春节民俗助力佛山非物质文化“活”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春节民俗助力佛山非物质文化“活”起来

张丽

佛山市文化馆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游戏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关键词】春节民俗佛山非物质文化

春节民俗的传承,助力非物质文化“活”起来。公众了解文化遗产、走进文化遗产的最好方式与渠道,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拉近文化遗产与公众的距离,使文化遗产变成大众文化。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游戏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春节的文化系统有四个子系统,它们分立又同构,统一在“辞旧迎新”的“过关”礼仪中。

春节本源:祭祀祈福人神交流传统

春节源于蜡祭,年节就是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人类在远古源于生存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期望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性活动。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已经出现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祭天祈年的活动,人们借此酬谢自然神明过去的关照,祈愿新的一年能得到更多的福佑。自古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所以,“祭祀”也就是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与全国一样,佛山春节习俗是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综合性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岁时民俗。

人文关怀:庆贺拜年人伦关系传统

拜年是自古就传承下来的春节文化传统,是春节辞旧迎新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过年期间,佛山人盛装出门,互相道贺,拜访祝福,一则取个好意头,二则可维系亲情、人情,是良风淳俗。初一子时开始,人们便拜神、祭祖,然后儿孙辈给予祖辈、父母拜年,行跪礼,祝长辈健康长寿;长辈也祝福晚辈前程无量,并给新正利是。年初二,外嫁女儿回娘家向父母、哥嫂拜年。亲戚朋友也多在初二、初四至初九拜年,家家备煎堆、茶果,互品年宵品,称赞主人家手艺好。反映出乡土中国亲疏远近的伦理关系传统。

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乡里亲情伦理,它是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第一要义。但是,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转型期,节日中亲情交往关系日渐淡漠。短信微信拜年虽然热闹异常,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人际间走动的减少。利用春节假期出国游等,更是消解了节日放假的初衷,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中华民族年节传统的伦理关怀和亲情聚义。所以,有识之士呼唤:守护春节,回家过年!

以食为天:饮食犒赏礼俗文化传统

中国人向来重视年节饮食,“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过去民间百姓平日里省吃俭用,但每逢春节,会把一年里勤俭节约的积蓄,尽数花在过年的吃穿上。过年饭菜的质量是家人一年收获的体现,也是犒赏自家和亲朋的礼俗文化。年晚开油镬,便是佛山民俗必循的年俗。俗话“年晚炸煎堆,人有我有”,还有炸油角、茶泡、芋虾、糖环、笑口枣等年宵品。现在油炸食品多到市场选购,但开油镬的俗例仍沿习,重在取开油镬的好意头,油滚如花,象征花开富贵。佛山人春节习俗具有强烈的祝愿意义,特别强调好“意头”,注重“谐音”。比如糕为步步“高升”,生菜为“年财”,芹菜为“勤”,韭菜则为“长长久久”之意等,多不胜数,表达了人美好的生活愿望。

精神狂欢:人与自然游艺象征传统

中华民族一直与自然保持良性循环的生态关系,二十四节气把人对自然的认识等分为农耕生活时令,内化为一种作息的指南,尊为节日般的仪式。春节正值“立春”前后,人们举行迎春仪式,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除了祭祀所表达的人与天地神灵(祖先)的敬重与协调关系,元宵节前后民间组织的游艺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诗意地栖居于大地的美好情怀。各种民间艺术争奇斗艳,展示人们的精巧技艺,表达祈福迎祥的美好心愿。例如正月十六行通济,是佛山人最熟悉并广泛参与的习俗。“行通济、无闭翳”(麻烦,不好的东西之意)俗谚流传了数百年。通济桥位于佛山城区东南角佛山涌,始建年代不可考。明天启五年(1626年)重建石木三孔拱桥,桥名通济,取“必通而后有济”之意。不管你信奉什么宗教,大家都以“消除闭翳”的同一个目的,和衷共济地在通济桥上相会,这说明了行通济是一种有广泛群众基础为各阶层民众共同信仰的民俗,而且是一种开放、包容、求同、务实的民俗信仰。近年来,正月十六行通济俗,除求“无闭翳”外,还赋予“慈善扶贫”、“引财归家”的新内涵,深化“行通济”意义。

春节是中华民族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日。狂欢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无尊卑、性别之分,民众集体宴饮、歌舞、游行。各种游艺展演会上,城乡民众与游客汇集,人们相拥成伴,驻足观赏,放声叫好,慷慨助演,心中流溢着和谐、向善、祈福的意愿。

娱神娱人的游艺狂欢是一种舒展身心、追逐生命自由感受的精神性活动。民间游艺广场倾情的表演和观赏形成了一种民众投身其中所建构起来的信仰性心理场,一种充满感性生命力、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民众置身其中,忘却了日常生活中辛苦、单调劳作的忧烦,充分释放了俗世生活久被压抑的心理郁积,感受到了生命的畅快。

春节民俗:和谐意义

佛山春节民俗丰富多彩,特色独具。诸如行通济、拜北帝、龙舟赛、生菜会、小踏青节等,古往今来都是深受佛山人民喜爱的民俗活动,策划得好,每个活动都能成为著名的特色民俗品牌,而且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佛山人民的向心力、凝聚力渗透在市区、镇、街和乡村。对佛山而言,包罗万象的春节民俗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还可使地域文化特色突显出来,对城市文化品格都会有积极意义。

春节民俗的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活”起来。公众了解文化遗产、走进文化遗产的最好方式与渠道,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拉近文化遗产与公众的距离,使文化遗产变成大众文化。因此文化遗产需要动起来、活起来,“灵动”与“鲜活”的人类文化遗产才有生机与活力,而公众参与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动力与源泉,这既能增加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了解,促进传统文化走出去,又能增强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与自觉性。是文化发展、强根固本、打下文化创新基石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