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级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护士分级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张文敬

聊城市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为医院和科室的发展,对护理质量的管理提供参考建议。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医院质量,保证医疗护理服务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护理人员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值得在全院推广,并为实行分级管理的单位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护士分级;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医疗护理服务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护理人员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是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而提高的。我国的护理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1护理质量管理及其原则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一切从病人出发,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服务过程和工作过程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医疗质量,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两个主要原则,即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和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动态的护理管理和标准化的护理原则,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管理。一切用数据说话则是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坚持标准化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对患者的医疗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数据进行持续改进。

2护理质量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护理质量,也影响着医院质量。目前,护理质量管理现状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从事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不足,这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开展。科室目前有护理人员13人,其中主任护师0人,副主任护师0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8人。其中硕士学历0人,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9人。在人员配比上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工作。但是人员的继续教育开展不足。出现了年龄段的断层,一旦主管护师退休,很难找出能够领导科室护理的护理管理人才。其次,目前,我国的临床护理工作与患者需要、临床诊疗工作要求存在差距。护理管理的职能、护理管理者的职责、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素质、能力的差距。

3护士分级管理的内涵

护士分级管理有两方面的内涵,首先护士分级管理是对患者进行护理级别的划分。以入院患者的首次评分(评分标准由医院统一制定)进行患者分级,并随时根据患者的并且变化进行修正。设立护理五级岗位。零级护士:刚入院一年内的护士,基本是转科或未定级别。一级护士:入职1-2年内,取得护士资格证,未取得护师资格证书的护士。主要负责科室的日常工作,参与科室的低技术护理工作以及科室的日常清洁和维护。二级护士:入职2年以上,取得护师资格证书的护师资格证书的护士。主要负责科室的基础护理工作,参与科室轮转,掌握常规的基础护理操作和本科室的专业护理操作,熟练掌握专科技术及相关知识,能够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部分抢救技术操作和病情观察。三级护士:入职5年以上的护师,能够操作本科室专业技术和技能,参与日常的教学工作、临床带教等。协助护士长完成部分护理管理工作。四级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科室护士长及主管护师)。主要负责科室的管理工作和科室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工作,参与护理部组织的系统讲课,讲授新业务,新技术。

4护士分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护士分级管理的实行,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患者的病情掌握的更加细致。通过护士分级管理,不仅促进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可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密切医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避免产生医患之间的纠纷,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护理知识,强化自身的只是结构。同时通过量化的评分管理,科室和医院的护理质量得以能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医院质量,保证医疗护理服务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护理人员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值得在全院推广,并为未实行分级管理的单位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讨论;

产科护士分级管理,有利于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能够将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并且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护士按层级管理,护士对病情的掌握程度,治疗,操作技能,整体护理水平均得到有效提高【1】,老护士带新护士,能力强的带能力弱的,有利于护士的成长,使低年资护士形成了更加安全,规范,轻松的心态【2】,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苑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4,51(10):105--106

[2]刘碧兰,层级管理在妇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