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室存在护理的问题及干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采血室存在护理的问题及干预对策

叶丹玲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采血室河南焦作454001

【摘要】目的探讨采血室存在的护理问题,积极采取干预对策,减少医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对采血室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采血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操作不当造成标本溶血,积极采取应对的护理措施结果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晕针晕血病人明显减少,医患纠纷为零结论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效控制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采血室护理问题对策

随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定期或不定期到医院进行采血检验,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能、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等与身体健康相关的项目,同时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采血室是医院的窗口,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和经济效益。针对病人在采血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护理问题我们需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采血室存在的护理问题

1.1采血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静脉采血属侵入性操作,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害怕采血造成的疼痛,患者普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患者联想到扎针抽血,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焦虑、烦躁不安、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尤其是儿童由于害怕扎针引起疼痛,高度紧张、恐惧、烦躁不安而出现哭闹、反抗、不配合等情绪变化。有些病人高度紧张在采血时出现手心出汗,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晕针、晕血,多见于长时间空腹,体质瘦弱,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患者。有些患者由于对抽血的知识缺乏了解,认为抽血过多会伤害身体,对抽血有各种顾虑。

1.2采血出现的不良反应

1.2.1疼痛操作不熟练造成病人疼痛是主要原因,针头刺入皮肤速度慢,角度小造成疼痛;针头进入皮下后反复穿刺寻找血管造成疼痛。消毒液未干进行穿刺,消毒液沿针头进入皮下刺激组织引起疼痛。情绪紧张会加重疼痛感觉。

1.2.2晕针、晕血病人在采血的过程中和采血后由于心理高度紧张会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晕倒的现象。

1.2.3操作不当和按压针眼不当造成局部淤血、皮下血肿采血时针头进入皮肤在皮下反复穿刺,损伤皮下毛细血管,拔针后出现局部皮下渗血;采血时针头刺穿静脉后壁,拔针后血液流入皮下,局部形成血肿,慢慢形成大片紫色的瘀斑。病人由于还需急于做其它检查,不重视采血针眼的按压,采血后按压针眼时间不够就把棉签扔掉和按压方法不对造成皮下出血发生瘀斑、皮下局部血肿。有些病人采血后按压针眼时间不够,间断按压看出不出血,造成血肿。

1.3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标本溶血,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可发生溶血;扎止血带时间过长或过紧,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破坏血液和细胞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标本发生溶血;采血过程中无论是用注射器采血或用真空负压采血,血液流入速度过快过猛,血液直冲试管底部而且带有气泡都会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破裂造成溶血;使用采血针头直径过小可造成红细胞破裂溶血;采集含有抗凝剂的试管,采集后停留时间长没有及时摇匀,出现凝血,随后用力摇动试管造成溶血。由于患者肥胖,血管管腔变细变小造成穿刺困难,针头在皮下组织来回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患有慢性疾病患者如贫血、癌症等极度消瘦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静脉充盈不良,弹性差,静脉塌陷,管腔变小,使血流缓慢,采血时间延长,造成溶血。运送过程中运输震动过大造成红细胞破裂溶血。保存时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标本溶血

2护理对策针对以上护理问题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2.1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要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心理护理。护士要重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观察判断和实际运用能力。有些病人来采血时会问:“医生,疼不疼?可疼了?我害怕”等问题,所以在给病人采血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及时做好疏导工作,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以最佳心理状态主动接受采血。在操作的同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进行采血知识的宣教工作,给患者解释静脉采血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反而会刺激骨髓造血,生成新鲜血液,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在给患儿采血时,不要急于采血,先和患儿交流,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温和,使患儿感到有亲切感,拉近和患儿的距离,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哄孩子说“小朋友来让阿姨看看胳臂长虫子没有,来让阿姨给擦擦灰,消消毒,把虫子找出来就不生病了”指着血管说“看这个虫子在动呢,我们把它捉出来,病就好了。”取得患儿的信任,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当家长陪同时,患儿会感到有安全感,情绪会相对稳定。有的家长性格急躁,看见孩子不配合,三两句话说不了就要打孩子,反而会给孩子压力,应劝其家长要心平气和与孩子解释,取得孩子信任,主动配合采血。在采血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应让病人头低位卧床休息,同时告诉病人及家属不必惊慌,喝一些热饮和食品,休息一会就好了。对有过晕针经历的患者在操作的同时,和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操作时动作要敏捷娴熟,在患者注意力还未集中时快速穿刺成功。对高度紧张和晕血的病人,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不要让病人注视采血的全过程。护士具备娴熟过硬的静脉采血技术,达到一针见血穿刺成功,会减轻疼痛的感觉,同时会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减轻对采血的恐惧心理。

2.2对采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

2.2.1护士必须练好静脉穿刺的基本功,具备娴熟过硬的技术,达到一针见血穿刺成功。了解不同个体血管的特点,老年人血管由于血管硬化出现滑而脆特点;肥胖患者由于脂肪包裹,血管深而不滑弹性好,但不易触摸,需要摸着血管弹性进行穿刺;儿童血管是表浅,弹性好,不易滑动的特点。注意穿刺技巧,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表浅、粗、直、弹性好的血管,掌握好进针角度,用右手腕部力量带动持针的手指,采用直接刺入血管方法,快速准确,达到一针见血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会减少疼痛的感觉。

2.2.2护士具备娴熟过硬的采血技术,一针见血穿刺成功,可避免在皮下组织反复穿刺造成的瘀斑、淤血。采血后如果不能正确压迫采血部位,尚未闭合的血管针眼处会有血液渗出,在此处形成皮下血肿,慢慢形成大片紫色瘀斑,造成病人不满。门诊病人由于看病急于需要做其它检查,往往不重视正确压迫采血针眼。采血后嘱病人采用“两点”按压法按压针眼,“两点”按压法较传统按压法能有效预防穿刺部位淤血[1],即以皮肤针眼为起点,中指和食指并拢,按压皮肤穿刺点稍上方,达到使皮肤进针点和血管进针点同时受压的目的。时间3-5分钟,有用抗凝药物的病人需按压10-20分钟,按压同时不能揉搓,不能间断,有些病人在按压过程中,不到时间就松开棉签看有没有出血,造成血肿和淤血。

2.2.3采血造成标本溶血应引起护士高度重视,标本溶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推迟检验结果时间,贻误病情的诊断,同时也会造成医患纠纷,应积极采取措施。采血时需等皮肤消毒液干后才能穿刺采血;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超过1分钟,对血管清晰者可不用止血带进行采血;使用注射器采血应缓慢向外抽吸,向试管内注血应去掉针头沿管壁缓慢注入,使用真空负压采血,刺向负压管的针头与负压管成一定角度,使流入血液沿负压管侧壁流入管内,防止针头直刺负压管,使血液直冲管底造成红细胞撞击破裂溶血,或发现血液垂直流入试管底部立刻倾斜试管,使血流沿管壁流入试管内;对穿刺困难病人,进行局部热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有利于采血成功,缩短采血时间,可防止溶血;使用负压管采血顺序应先采促凝管,后采抗凝管,采完后随时缓慢摇动,保证标本合格。运送过程中注意保护血标本,防止过度震动。血标本采集后一般常温保存,尽快随时进行检验,如需要长时间保存,应将血标本离心后把血清或血浆吸出放冰箱保存。

3体会采血室是医院的窗口,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病人及家属,也是医患纠纷高发的场所。所以护士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服务态度谦虚有礼貌,热情和蔼,言语要温和,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控制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满意度。我们通过采取以上护理措施,近几年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晕针晕血病人明显减少,医患纠纷为零,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铁,赵宏发,体检采血穿刺部位淤血的预防[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