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郑兴

郑兴

〔摘要〕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个生活呢?原因是教师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

〔关键词〕作业教学体验生活积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而是“谈作文色变”。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往往“熟视无睹”,作文时往往勾不起回忆,无话可写,即使有话可写,写出的东西也大多是假、大、空。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要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现实的生活。叶圣陶先生又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1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因此我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写一个熟悉的人,在确定观察对象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举止、言谈,并进一步揣测人物内心活动,以防出现“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在课堂上也可以指导学生随机观察。即使作文“现买现卖”,可让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快速鲜明地记录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认识、感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课堂生活中即时训练的机会不少,大自然中的风啸雷鸣、雾起雾散、雨落雪飘,我都会停止课堂,带领学生去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当时的心理活动记录下来,再让学生马上写下来。另外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也是很有必要的。

2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

我们家乡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天台山、紫薇山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我都会有目的有计划的带领学生到野外、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景物、观察动植物、观察自然现象等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会对那些平时不怎么留心的事物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经常性开展一些创造性的班级活动,因为创造性的活动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作文。那些看似平常的活动,使学生在有意无意间得到许多写作素材,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感受成功与失败,体味其中的焦虑与困惑,有了真情实感,在写作文时自然是水到渠成。

3用心培养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能力有一笑话:一秀才写文章,苦思冥想总写不出来,唉声叹气,其妻看见,问道:你们男人写文章难道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吗?秀才回答说:你们女人生孩子肚里本来就有货,瓜熟蒂落自然能生出,而我肚里没东西自然写不出来。这虽是一笑话,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写文章材料积累的重要性。胸有成竹、下笔有神,平时没有积累,到写作文时又则么能顺利写出来。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写话,写下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利用这种接近于日记的手段,让学生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积累出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做到胸有成竹,将来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随时提取材料再加以构思写成文章。另外我还让学生学会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因为读是写的基础。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就是这个道理。

4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5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午会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保山市腾冲县界头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