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创新性编辑,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大力培养创新性编辑,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李福军

安徽教育出版社李福军

【摘要】出版业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大量创新性编辑,大力培育创新性编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更是现代出版业发展的要求。最后本文指出了培养创新性编辑的三项措施,政府层面要深化出版改革,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出版业,出版实体要突出编辑在整个图书生产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及主导作用,并搞好对编辑的后续教育培训。

【关键词】编辑创新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志码】A

在出版社各项工作的运作中,编辑工作是出版的开端,是其他工作的枢纽,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编辑工作的创新性是指把一些从来没有过的关于出版的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到出版体系中,实现出版工作的与时俱进。具体包括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即按照图书的特征与内容,结合新技术手段来进行创新,以多样化的手段来表达文字、图表、视频等。内容创新指利用已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对选题与内容进行改革,以新颖的内容吸引读者眼球。

一、大力培养创新性编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

当前,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条件下,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已得到了相应的满足,而对精神文化生活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只有加大培养创新性编辑的力度,才能生产出深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有力地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新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逐渐崛起并加快发展,国家经济、社会与文化迎来一个全新的融合发展时期。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社会各行业普遍凸显出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视域下,创新性编辑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创新思维,并能够将文化创意转化为创意产品,进而推动其出版物生产、市场流通。

二、大力培养创新性编辑是现代出版业发展的要求

出版业是一个文化行业,承担着对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创新和光大文化的重要使命。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动因是创新,出版物则是人类文化及科技发展、创新的信息载体和反映,其中编辑创新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编辑出版活动只有蕴蓄创新才有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编辑出版活动的价值即创新。编辑创新即编辑在编辑出版活动过程中创新。创新是在编辑出版活动中,由编辑完成、出版物体现、社会传播与转化实现的。新,是编辑出版活动及出版物包含内容和形式的更新与发展;创新,是一种开创和进取。编辑创新是编辑主体动态地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有效地整合出版企业内部及外部资源,以实现出版企业目标与责任的系统,是促进出版企业发生改良式或革命性的力量组合方式及作用方式。

当代中国的出版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人常常有日新月异之叹。伴随着这种感叹,我们出版人不能不重新思考传统的出版分工,自己的传统角色及其责任在今天的改变。作为现代出版工作的中心——编辑工作,它的内部变化尤为深刻,从人员组成到人员素质,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手段,从承担责任的程度到工作所涉及的广度,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三、大力培养创新性编辑的措施

(一)要深化出版改革,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出版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把大众出版、个性化出版作为出版业发展的重点。调整产业结构,以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坚持融合发展,推动出版与资本市场、国际市场、数字化传播技术融合,把优质文化资源盘活,为我国各项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二)扩大编辑的自主权,加强编辑的责任,确立编辑在整个图书生产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及主导作用。

就编辑出版工作来说,要想在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拥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从而更容易被广大读者牢记与认可。在这过程中,编辑的作用功不可没,为此,出版社要鼓励编辑面向社会约稿,在此过程中,要给予以较大的开拓选题的天地,要求编辑自报选题,随后由全社从宏观上调整、平衡,社委会只掌管最后审批权。

在整个出版社工作中,编辑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整个出版工作的始终,编辑对图书的内容和特色最了解,对读者对象也较熟悉,这应成为出版、发行的工作指南。因图稿、文稿造成出版困难,因选题不当造成发行不畅的,编辑都要负主要责任。

(三)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编辑的业务进修“铺路架桥”,编辑学习制度化。

建立以学有专长的老编辑和科技界操盘手为核心的“学术委员会”,平时由他们分工负责收集及研究各种信息和动态,建立情报资料网络,定期召开研讨会,吸收各编辑的意见,促进信息的流动,互相学习,了解最新动态,积淀创新基因。积极组织编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学术界、新闻界、出版界等活动,完善编辑的知识结构。加强出版社内部的“透明度”,吸收编辑参加社内重大活动,提倡编、印、发各部门经常交流信息,加强配合,提倡编辑“介入”出版社的其他环节工作。

中国出版规模虽稳居世界第一,但仍然“大而不强”。出版大国变成“出版强国”的关键在于创新型编辑的大量出现。只有大量创新型编辑活跃于各个出版社,出版业才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从而引领世界思想、文化、科技潮流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姚德全.编辑创新的内涵——编辑创新论之二.出版发行研究,2000(4):32-34.

[2]邱慧.借鉴与融合,新媒体环境下的出版业的机遇.编辑之友,2010(4):38-39.

作者简介:李福军(1980-),山东梁山人,硕士,安徽教育出版社编辑,

研究方向:出版编辑与理论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