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园合作如何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析家园合作如何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

李瑾

李瑾(贵州省盘州市第四幼儿园贵州盘州553537)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以家园合作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基础,从幼儿园、家庭及双方共同合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家园合作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小衔接;协助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8-119-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合作作为家庭与幼儿园互助协作的良好互动模式在引领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家园合作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一)家园合作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必要性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的事情,同样作为幼儿长期生活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家庭也对其产生着影响。家园合作在协助幼小衔接过渡方面是必要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阻碍。幼儿园会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且运用科学的幼儿教育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过渡到小学,而作为家长,则应积极与幼儿园教育配合并保持一致,保障家园合作的工作顺利进行,进而推动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

2.家长要与幼儿园一同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和兴趣。家长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家庭教育处处蕴藏着教育时机,父母可以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到热情对待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去认识、去探索,并引发更多的问题,这样就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求,进而养成勤奋和刻苦学习的习惯。

3.家长与幼儿园一同为幼儿上学做好必要的准备。(1)心理准备。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系列的变化常常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当紧张情绪不能及时消除时,孩子就会产生退缩、孤僻或攻击性行为。父母应有意识地延长与幼儿分离的时间,让他们感觉到与谁在一起都无妨,而幼儿园也应配合,尽量在幼儿面前提及父母,并尽量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同伴交往,从而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2)学习准备。做好幼儿入学的准备,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合作,为幼儿准备基本一致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具体来讲,父母和幼儿园教师平时要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多做“倾听”游戏。同时,家长和幼儿园应精心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3)生活准备。从大班起,家长和幼儿园就应有意识地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在制定作息时间表的时候,可尽可能接近小学时间作息,让幼儿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家长配合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巩固和补充教给幼儿一些必须的生活技能。(4)物质准备。在物质的准备上,家长可以与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沟通,准备幼儿入学后所需物质。如家长应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四个一”的物质准备,即准备一套学习用具、一些实验工具、一套生活用具和一块学习小天地。

(二)家园合作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可能性:

1.幼儿园与家庭出发点一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看出,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小衔接这一方面上出发点一致。

2.幼儿园与家庭态度一致。二者具有一致的出发点,自然对于幼儿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态度也是一致的,在无形中使得幼儿园和家庭在这一问题上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而有了合作的可能性。

3.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致。在家庭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一致有利于幼儿树立言行统一的良好意识,培养日常生活的良好习惯,明确自身心中的积极榜样。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也可指导并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不规范教育方式。

二、家园合作如何发挥协助作用的具体措施

(一)平稳过渡中幼儿园是基础

1.创设浓郁的衔接氛围。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幼小衔接环境氛围: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

2.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每学期可通过为大班家长举办有关幼小衔接的家长会和专题讲座,使家长正确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掌握入学前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了解除了学习能力等入学准备以外还应重视幼儿心理、生理上的入学准备工作,从而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3.开放观摩,率先体验小学生活。幼儿园可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邀请小学一年级教师来园开展多种学科的现场观摩活动。同时也可与当地社区临近小学合作,带领幼儿及家长参观小学一日生活,让幼儿及父母提前熟悉将来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使幼儿园和父母觉察哪些还需要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弥补的方面,以为幼儿更好地过渡到小学奠下基石。

(二)平稳过渡中家庭是帮手

1.家长应积极学习,适时转变思想观念。作为父母,要提醒自己孩子将要步入小学,不再是时时、事事依赖自己的小不点,要以小学生的标准对幼儿提出要求,包括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作息习惯等,并积极与幼儿园及时沟通,向幼儿园教师积极学习。

2.与幼儿园一同增强幼儿的信心。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其学习和适应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家长要协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增强其自信心,让幼儿在解决难题中体会乐趣,提升幼儿对失败的承受力。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具有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

3.协助幼儿园做好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工作。家长要辅助幼儿园做到在家中贯穿幼儿园的良好习惯,并促进幼儿自立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如做到自己洗漱、自己睡觉、自己穿衣、自己吃饭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励,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

4.协助幼儿园加强学生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训练。在幼儿园大班中,幼教工作者会对马上入小学的幼儿以游戏的方式提供不同的规则性任务和训练。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从任务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同时,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Z].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

[2]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