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周伟强邹艳詹孔才

(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放射科四川自贡643020)

【摘要】目的:主要对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进行了粉盒研究。方法:根据各种诊断方法,在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86例(已确诊)的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分组方式是根据各种诊断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位93例,在观察组的检查期间,进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采用CT检查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诊断频率(78.05%)和检出率<9cm小于观察组(78.05%)。结论:与腹部CT相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更为准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肝外胆结石诊断;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8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55-02

引言

胆管外部结石主要与患者肝总管,总肝管和胆囊结石的症状有关,临床经验和研究表明,引起肝外胆管结石的因素是肾内压升高,胆道梗阻,主要的一些症状表现为,如发烧,发冷,胆绞痛等,会让患者一定程度的疼痛,每天都会受到影响病人的寿命和质量,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治疗该并的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使胆结石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目前,腹部CT和磁共振胆管成像检测是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主要技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86例(已确诊)的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分组方式是根据各种诊断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4和26例,年龄在23到71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45.26±12.20)岁;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都是25例,年龄在22至70岁至今不等,平均年龄为(45.31±12.13)岁。上述两组肝外胆结石患者的总体数据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用飞利浦16排螺旋扫描仪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腹腔CT扫描,并利用高级扫描方法,患者在六小时内开始禁食。在开始检查前,取约700毫升温水让患者服下,并对患者的腹部进行不同位置的扫描。观察组: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成像检查,其中T2WI-FLAIR,B-TFE,MRCP-HR-3D,T1WI-FLAIR为序列号,并且提醒患者在检查前3个半小时开始禁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阳性检出率,并对检出率进行相关的记录。

2.结果

从表1中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检测率低于观察组,与临床上统计学意义相符。

表1两组患者结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检出结石<9cm的患者的检出率为52.5%;观察组患者检出<9cm的检出率为78.05%,从中可以看出,对照组的检出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胆囊外的肝外结石是胆囊结石之一,发病率非常高,主要是在人年龄越大后,肝胆功能逐渐退化,从而造成肝外胆结石的出现,在临床上回出现许多症状,如黄疸,腹痛和高烧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肝脓肿,胰腺炎,胆管炎等,如果每日的饮食结构合不合理,会导致该疾病加冰,除了不好的饮食习惯也会引起挖器,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印象此病的加重。胆红素是肝外胆结石的主要组成省份,胆红素通常与胆结石混合,通过胆囊分排除体外,从而导致影响诊断的症状和状况不一致。肝干管的结石多为混合结石,由于结石不同,适当的检查方法也应该不同。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在诊断该项疾病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检查方式,以避免重复多次的检测,浪费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推迟治疗的时间。此外,肝外胆管结石非常容易感染,从而会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有效的诊断是确保治疗有效进行的重要部分。在研究期间,186名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和不同的检测方式,对照组的93例患者采用腹部CT诊断,观察组93例患者使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

CT扫描仪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工具,用于诊断腹腔疾病,但在使用过程中,操作非常复杂,判断患者的肝脏和腹腔的疾病准确率不高,但能够积液,穿孔,结石和感染评估进行评估,在开始研究之前,应摄入含碘溶剂以避免在可视化过程中产生大量伪影,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清晰度。胆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的诊断出患者胆管结石,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操作比较简单,检测的结果也比较准确,在目前临床上使用边角广泛。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技术和CT成像具有相同的特点,即,可以进行高密度血管造影,或者可以使用中间低密度混合型结石造影。在诊断肝外胆结石时,腹部CT方法主要用于横向扫描,由于图像相对简单,无法获得受影响组织的准确位置,容易出现错误诊断,而胆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技术可以改变这一缺点。

结果部分资料显示对照组(56.00%)小于观察组诊断水平(88.00%),于统计学意义相符,观察组41例,结石直径小于9厘米,对照组40例患者结石直径小于9厘米,观察组小于9cm的结石患者比较多(78.05%),而52.50%为对照组患者,从而表明磁性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更高的优势,在使用中准确性更高。

因此,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时,与腹部CT相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效果,操作更简单,更安全,无创,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真平,漆强,李兴付,刘晓,陶仅德,李扬彬.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05):1164-1166.

[2]陈博.对比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126-127.

[3]孙永华.探讨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5):5340-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