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施工管理技术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给水施工管理技术措施

江松寿

东莞市东江自来水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拟就市政给水施工管理所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一定的探讨,并对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分析,旨在大力提高人们对给水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认识,从而有效加强市政给水工程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管理;技术措施

由于我国各地市政给水工程质量水平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僻壤地区的市政给水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就在所难免,导致质量事故发生,从而严重危害着市政给水事发周边地区的生活安全和农业安全。概而言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市政给水精品工程的生命线而不容忽视。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市政给水工程的质量管理,同时强化市政给水监督管理,以便确保市政给水工程质量不会发生问题。本文就此围绕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管理展开论述。

一、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管理中所存问题探析

1.1市政给水基建项目参与单位质量意识不强

市政给水基建项目一般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对于市政给水工程拟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重视不够,同时对于市政给水工程的长期规划缺少前瞻性,只是着重考虑任务完成和力尽满足当前市政给水需要即可,并集中精力于资料完整和资金管理方面,特别是在工期与质量碰撞和冲突的时候,精品工程质量观念就被往往置于其次。

1.2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市政给水工程参与主体涉及众多,任何一方的脱节或责任意识的不强都会导致市政给水工程留下安全隐患。虽然大多数市政给水工程项目都设置了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但这都是基于少数人的质量管理而没有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控制,没有强化各责任主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导致市政给水工程质量责任的缺位和错位。而基于各方利益冲突的市政给水工程协调机制也是低效运转,使得工程质量大打折扣。另外市政给水基建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只是注重施工工程的控制,并没有在设计、勘测、招投标、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市政给水设计的随意变换和主管人员的更换,使得市政给水工程难以达到有效管理。

1.3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管理方法落后

基于传统公益性市政给水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程度低,经验无法积累和借鉴,工程标准(如防洪标准、环保标准等)要求较低,已经很难适应现代项目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市政给水项目组织机构的建设力度,使得项目管理信息化与网络化进程加快,并大胆借鉴国际市政给水项目管理模式,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公益性市政给水项目管理模式。

1.4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当今时代,人才竞争趋于白热化阶段,加强人力资源储备特别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是各个单位乃至国家之间竞争能否成功的砝码。因此,对于我国的市政给水工程建设来说,基于市政给水工程进度、质量、费用、材料、安全五大控制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需求迫切,然而由于我国市政给水工程项目管理在国内推广时间不长,能够通晓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就相对不多,这就为我国的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现代市政给水工程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2.1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市政给水质量控制理念

一是树立科技驱动的市政给水质量观念。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环境下,科技创新和科研投入被我国社会各界都加以高度重视。因此,对于市政给水质量管理来说,必须从以前的经验型向科技型管理过渡,特别是对于工艺技术的创新、新材料和设备技术的广泛推广都要下大力气做好,从而使得市政给水资源配置合理,质量管理方法科学化。二是树立系统化的市政给水质量管理理念。市政给水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全程管理,必须与与市政给水相关的动态因素加以结合,使得市政给水项目各个环节做到无缝对接。三是树立成本利益的市政给水质量管理观念。市政给水成本必须满足市政给水安全、实用、美观等要求,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强化民生意识,力求实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市政给水质量管理理念。要努力培养全员质量意识,实施全员参与的市政给水质量控制管理,从而发现和挖掘员工质量管理的潜能。

2.2构建科学的市政给水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市政给水信息沟通体系。由于市政给水工程涉及多方参建单位,各方的信息沟通与利益协调成为市政给水质量的保证。而如何消除沟通障碍,防范沟通危机,畅通沟通渠道,是市政给水项目管理者的必备能力。而有效的沟通管理体系包括沟通计划、信息传播、执行报告、行政总结四大方面,其中信息传播要求设置检索系统和传播系统来做好项目记录,执行报告要求做好执行审查、差异分析、趋势分析和盈余量分析。二是建立高效的市政给水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为完成相应质量目标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分为项目管理决策层、中级管理层和劳务作业层,形成责任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制度。根据市政给水基建项目规章制度层次模型即国家规范性文件规定→市政给水部委文件规定→水管单位相关规定→基建项目规章制度→基本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来建设市政给水文化,进行全员参与制度建设。

2.3注重市政给水项目全周期的质量管理控制手段

一是抓好施工前的市政给水质量管理控制。认真做好市政给水规划质量、市政给水设计质量、承包单位选择、监理单位选择和供货商选择,并建立严格的前期工作设计单位准入制度,加强审核工作,使得市政给水前期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抓好施工阶段的市政给水管理质量控制。严格推行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抓好事先指导、事中检查和事后验收三个环节,特别是对市政给水工程重点部位、隐蔽工程、关键工序更要实现动态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并要对其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办法来监督市政给水施工人员,同时对重要市政给水材料和设备做好检验试验,对重要工程组织旁站管理和检查验收,严格审核现场实验和复验报告。另外,要制定好市政给水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程序,以便最大程度保障员工安心工作。三是抓好竣工阶段的市政给水质量管理控制。要做好工程质量验评质量审核及现场检查,做好电器设备试验检查评定验收,做好竣工质量及工程质量报告审核,做好市政给水工程阶段验收、竣工验收、最终验收和国家验收。

2.4强化市政给水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市政给水单位的内部培训机制建设,实现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提高市政给水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二是加强市政给水工作者的持证上岗制度建设。三是与国际市政给水单位加强合作,做好互相交流。

三.市政给水管道设计的质量要求

(1)市政给水管道设计的质量要求中,设计方案与计划应完全符合市政给水管道的设计原则、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等,并要严格保证满足市政给水管道工程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功能等多方面的基本要求。市政给水管道设计的关键在于满足实际需要,这是保证其质量的根本要求之一。

(2)市政给水管道的设计要结合城市整体规划要求,以及城市的总体供水需求,还要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经济实用,同时还应保证给水管道设计方案中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已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施工工艺的完美结合。

(3)市政给水管道设计中,设计人员在绘制图纸时,要尽量减少或避免在计算和图纸上出现错、漏、碰等问题,保证设计图纸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确保其有效。市政给水管道设计图纸是给水管道工程施工的基本依据,设计图纸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给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

(4)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政策、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细致研究市政给水管道工程的具体特点与难点,经过缜密的审核与验证,最终制度出符合市政给水管道工程需求的设计方案与施工计划,确保市政给水管道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结束语

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管理所存问题在某些地方比较严重,特别是有着丰富水力资源的僻壤地方的市政给水工程安全隐患更是凸显,这就要求我国各地必须借鉴国际市政给水质量管理模式,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市政给水创新技术的研发运用,提升市政给水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效提高市政给水质量管理控制水平,努力建设一批令人民满意的市政给水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探析水务世界2018.23

[2]关冬.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12,03

[3]苏乙苗.对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的探讨科学之友2017.19

[4]郭晓刚.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探析工程技术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