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3
/ 2

农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李姿漩

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将是影响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各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力推乡村振兴,意味着国家发展重心在向农业和农村倾斜。要推进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农业生产发展必不可少。本文根据2018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通过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总结对影响农业生产情况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产;调查报告

一、农业生产情况

2018年全省观察点14个村耕地面积为239336.4亩,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236802亩,占耕地面积的98.5%。其中泰来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最大,达到45111亩,占14个观察点农作物总面积的19%。机耕面积225257亩,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95.5%,较2017年机耕面积占比92%,增加3.5%。,2017年机耕面积204658.0,播种面积222410.0,机耕面积占92%。机收面积218641亩。

1、粮食作物比例逐年提高。

近五年内,粮食作物总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经统计后得到其平均每年都增长3%,粮食在总农作物种植面积中的比例也以年均0.5%的涨幅逐年增加。在2018年,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面积达到了231089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97.56%。而经济及其他作物占比逐年减少,2014年为3.48%到2018年只占1.68%。

2、玉米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近五年稻谷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占粮食作物比例也呈上升趋势,2018年,更是增长到62585亩,和上一年度相比,同样是稻谷这种作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比重就上升了5.43%。其中,虽然每年种植玉米的面积都在不断变化,但占比始终保持在55%以上,可知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近五年,玉米占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在10%的区域内波动,从2014年的57.6%增长,在2016年最高达到了67%,2018年回落到58。5%,调减玉米面积有一定效果。大豆播种面积五年来基本呈减少趋势,2014年大豆面积最大为41261亩,占粮食面积的20.5%,2015年大幅减少,只占粮食面积的10.6%,虽然2017年有所增长,但在2018年又减少回14.2%,共32827亩。其中,2018年克山大豆面积有13740亩占全省的41.9%,海伦其次为7225亩,占全省22%。克山、海伦两地种植面积最多,是大豆生产主要地区。薯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比例最小,五年来处于波动态势,2016年面积最大达到了1225亩,占总粮食作物面积0.58%,2018年最少只有415亩,占0.18%,其中双城种植薯类面积最大,有240亩,剩余薯类分别在宾县100亩,尚志75亩。

3、稻谷大幅减产

近五年,稻谷亩产在500吨左右波动,2014年至2017年稻谷亩产长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亩产608.1吨,2018年大幅减少,亩产256.8吨,比上年减少了24.9%。大豆近五年亩产波动小比较稳定,五年平均亩产152.86吨,2017年大豆产量最高达到了176.5吨/亩。到了2018年,大豆年产量减少到4979吨。而另一种稻谷类作物玉米,在2018年的产量为71729吨,平均每亩土地产出530公斤玉米。同年,薯类总生产415吨,亩产2.53吨;瓜果类则一年产量达到1182吨,每亩平均生产3.03吨。2018年东宁2500亩烤烟因虫灾全部绝产,损失惨重。

二、影响农业生产因素分析

1、农业灾害频发

由于我省气候的特征,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以及其他虫灾、病灾等灾害也时常发生,而且这些发生区域较广,灾害影响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生产效率。2018年黑龙江省观察点地区中东宁、尚志等地均收到灾害影响,损失严重。农民在古代就苦于“靠天吃饭”的难题,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存在,风调雨顺就丰收,若是遇到了灾害甚至可能颗粒无收,这样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农业灾害对于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来说仍然是极大的威胁,所以了解灾害发生条件,掌握其规律从而防患于未然,减轻农业生产损失,成为我省农业生产保持稳定重要一环。

2、劳动力年龄较大素质偏低

劳动力的数量以及其质量高低也是影响一个农业家庭水稻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质量的因素有劳动力的年龄高低,是否具有生产经验,是否接受过教育及其受教育水平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各个观察点中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口为总数12902人,其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750人,占总数的13%。而劳动力主要为妇女和老人,文化素质低并且偏向老龄化,这些人群往往种植观念传统化,思想固着,难以在他们中间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近年来,大量青壮年离开家乡,只在淡季留村耕作,农村剩余劳动力则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愈演愈烈。农民们无法接受新技术,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推广难度加大,这也极大阻碍了当今我国农业发展。

3、土壤条件逐渐恶化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结果在农业上也产生了影响,他导致农业也开始逐渐不断向产业化、市场化的趋势发展靠近。但是对于黑龙江省,过快的粮食商品化进程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行为,农民们开始追求一时的利益,这样的极端发展打破了过去粮食、蔬菜、经济作物三种作物相互固定比例混合种植的平衡。原本肥沃的黑龙江黑土,也会因此降低种植能力。

三、完善农业生产的对策建议

1、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应对农业基建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水稻生产基建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户面临的生产风险也将慢慢降低,收益也会趋于稳定。从古至今,农业面对天灾的被动性一直难以解决,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民就要承担难以预估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着重发展基建,提高抗风险能力,从而推动农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措施有:首先,借着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农业的东风,我省着重发展农业,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财政投入,一方面需要以各种形式如基金或补贴来增加投资,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基建建设的投资,进行科学设计,保证其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项目进程;其次,政府在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时也要考虑到将其与黑龙江地方农田分布相联系,考虑统筹性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将基建建设与地方农户的规模和效能相结合来进行规划,防止出现因两者不匹配的问题而影响生产效率。由此切入黑龙江地方农业生产集成化;最后,着重田地水力的共同发展建设,根据切实的土地分配分布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尽可能将基建施工过程中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2、加快推进农村教育提高文化水平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到,农户对于农业生产没有兴趣不够积极,有追逐功利,盲目跟风的现象。因为对新兴技术的了解不足,信息传播的闭塞性,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也较低,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而因观念老旧,难以接受新技术,生产趋从他人,农民对于生产的自主决策受到严重影响,农产品生产规模想要扩大因此受阻,农业现代化也因此停滞。所以要加速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完善农技体系建设

发展农业科技,不断进步是发展农业,激发农业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由之路。为了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水平,通过借鉴过往农业发展历史经验,结合目前我省农业发展实况可以得出,只有创新才能进步。政府应当起领导带头作用,建立起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在农业方面的科研投入体系,包括对粮食品种改良进行科学研究的投资,进一步创新研究,将生物与农业两者技术结合建立科学技术工程,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尽可能在培养优质品种以及采用具有更高的栽培效率的模式方面取得更大成果。同时应通过培训的单位,促进技术深入农户群体,根据农户种植规模的不同,将其分类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直接正面引导其农业生产行为。注意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管理人员和组织人员对于农户合作生产培养训练的指导作用,高薪聘用相关人才前来培训农户,以及加快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培训组织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