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战世勋孙可

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摘要: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良好的学风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是国家人才培养事业的关键所在。当前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主体不明、缺少制度约束、没有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等多方面问题。本文认为高校强化学风建设要从完善制度、丰富内涵、创新方式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

教育部2012年12月2日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强调要“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为顺应时代的需要,近几年高校对于学风建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一、加强学风建设重要性

加强学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业务精、能力强、掌握最先进知识文化的人才,有良好专业能力和丰富知识储备的大学生正是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提升实力的需要,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学风建设是学校的根本,学风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学风建设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学风能够塑造大学生的求学品格和治学态度,能够夯实大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够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

1.学风建设主体不明。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较严重的主体不明的问题,学校对于学风建设的主体缺少制度层面的明确规定,学风建设的相关活动大多依赖辅导员开展,职能部门和教师的参与度较低。部分高校甚至存在部门间互相推诿责任,对学风建设漠不关心的情况。

2.缺少职业精神和教学方法。

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职业精神,不能做到“立德树人”与“授人以渔”的有效结合,授课态度不端正,存在上课敷衍了事、课上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课后批改作业不认真、不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上课照本宣科、教案及课堂使用的幻灯片数年如一日。

3.高校辅导员力不从心。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日常管理等多项任务,同时还要应对职能部门的各种临时性任务,往往分身乏术,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辅导员所学专业为思政教育、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人文学科,学科背景的差异使得辅导员不能全面了解大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特点和方法,这也给辅导员进行学业指导工作造成了阻碍,在学风建设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4.缺少相应的考核和约束。

高校普遍重视科研、学术成果多于学风情况,对于各专业各年级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群体学风现状缺少科学的调查和研判,对于基层学风建设情况缺少明确的考核指标,对于学风建设活动开展的过程和效果也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往往简单地从挂科率、降级率、作弊率等基础数据就片面地衡量基层学风建设的优劣。

5.学生群体特点的变化。

当代90后、00后大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家长较多溺爱造成大学生群体抗挫折能力差、面临困难易退缩、自主性较差、缺少自主选择的积极性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缺少依靠知识改变个人及家庭命运的压力、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此外,当代大学生生于网络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也更容易被多种诱惑分散有限的精力。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合理分工。

高校对于学风建设的重视不仅仅要挂在口头,更要落在纸面、落在实处。在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学校的规章制度中要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制订专门的制度以规范学风建设工作的主体归属及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分工职责,如教师应发挥课堂学风引导和构建的作用,学生工作干部做好管理和日常氛围营造的工作,职能部门做好后勤服务工作,通过倡导人人重视学风建设、人人参与学风建设、凝心聚力,实现思想共识和行动的有效统一。

2.健全制度有奖有惩。

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应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将单纯的事后考核有效前推,通过考核制度加强对学风建设情况的过程把控,将学风建设中的教学之风、治学之风、求学之风都明确设定评价标准,规范考核人员组成、制定考核时间表以便进行规范管理。对于在学风建设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的集体与个人应予以评奖评优、晋升培训等方面的倾斜,对于不重视学风建设、在学风建设各项工作中发挥消极作用的教师和相关教职工应予以行政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惩治。

3.丰富学风建设内涵。

学风建设的内容要符合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符合国家对人才的基本需求,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就必须不断创新并丰富学风建设的内容,将传统的单纯的学风建设同素质拓展、就业创业、党建团建、社团组织等内容有机融合,形成提升高校学风的内容体系。

4.创新学风建设方法。

高校应引导教师主动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对于优秀教师的奖励和表彰,搭建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开展教师交流沙龙和分享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校级交流、教学法专题进修的机会。同时,积极引导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在学风建设中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新技术,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新理念新趋势,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学风建设活动的有效性。

5.促进大学生内生动力。

学风建设的受众是大学生,效果提升的落脚点也是大学生,要通过引导大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进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激发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风建设活动的内生动力。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明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国际间合作不断加强的今天,必须通过认真学习、自主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竞争力才能为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峰、周亚军,高校学风建设探析,教育与职业,2014年12月.

[2]马博虎、李娜,加强学风建设:为什么和怎么做,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1月.

[3]舍娜莉、梁芷铭,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