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

/ 3

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

孙玉杰

孙玉杰(大兴安岭松岭区壮志卫生院165000)

早产儿(preterminfant)指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9天)的婴儿。其发生率因地区不同而异,约为5%~10%。早产儿的死亡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减少而急剧上升,达12.7%~20.8%,远高于足月儿。

【病因】

发生早产的原因至今未完全明了,母亲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下列因素为高危因素。

1.母亲因素①孕妇年龄过大或过小、身材矮小。②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陛心肾疾患、营养不良、感染、内分泌失调、外伤或是手术、情绪波动。③孕妇吸烟、酗酒、吸毒。

2.胎儿因素①双胎或多胎、胎位异常。②先天畸形及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等。③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胎儿窘迫、贫血或严重溶血。

3.子宫、脐带、胎盘因素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瘤、子宫颈功能不全、子宫内膜炎等。②脐带过短、扭转。③胎盘功能不全如小胎盘、胎盘绒毛梗死或血管阻塞、大血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体格发育和外貌特点】

早产儿有许多外表特征可以用来评估胎龄,特点如下:早产儿哭声低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薄、红嫩,胎毛多。头发少,呈绒线状。耳廓软骨发育不成熟,紧贴颅骨。乳晕不清,乳腺结节小或不能摸到。足底光滑,纹理少。指(趾)甲软,未达到指(趾)尖。男婴睾丸未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

【病理生理特点与疾病的关系】

1.呼吸功能不成熟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快而浅,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达15~20s,或虽不到15s,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钟)并出现发绀。由于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现活性物质少,早产儿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以上这些均使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衰竭。

2.循环系统早产儿心率偏快,血压偏低。由于肺部小动脉的肌肉层发育未完全,动脉导管关闭常常延迟,胎龄愈小,其发生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比例愈高,PDA能引起左向右分流,可无症状,也可导致肺水肿、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造成心力衰竭。

3.消化功能弱早产儿吸吮及吞咽能力弱,易呛乳而致乳汁吸入。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能力弱,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却相对高,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喂养,以母乳喂养为宜。早产儿因缺氧及喂养不当易发生急性坏死性小肠炎,要注意乳汁的渗透压不可超过460mmol/L。

早产儿肝功能不成熟,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因此生理性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生胆红素脑病。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早产儿肝糖原储存少及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差,易发生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症。

4.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应越差,原始反射难以引出或表现反射的不完整,因此神经系统检查可作为估计胎龄的依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基质,该组织是一个未成熟毛细血管网,易导致颅内出血。

5.体温调节障碍早产儿缺少棕色脂肪,基础代谢低,产热少,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早产儿易出现体温偏低或不升,故要特别注意保暖,随时调节环境温度,胎龄愈小中性温度要求愈高。另一方面,由于汗腺发育不成熟,出汗功能不全,也易发生体温过高。

6.免疫及屏障功能低下早产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均不成熟,由母体处所获得的IgG免疫球蛋白少(抗体是在妊娠末期经胎盘获得),自身细胞免疫及抗体IgA、IgD、IgE、IgG、IgM合成不足,补体水平低下,皮肤屏障功能差,使早产儿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

7.生长发育快早产儿1周岁时体重可达出生体重的5~7倍。由于生长快,易发生低血钙和佝偻病。

8.其他早产儿酸碱调节功能差,易发生酸中毒。肾功能低下,易发生水肿及和低钠血症。早产儿还易发生低钙血症。由于肝糖原储存少,以及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差,易出现低血糖。此外,早产儿还易发生高血糖、贫血和出血、严重感染。

【胎龄评估】

胎龄是指胎儿在宫内的周龄或日龄。以母亲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至出生时的一段时间作为胎龄。但如母亲月经不规则或母亲服避孕药中受孕就不易计算,可通过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的外表特征和神经系统检查估计胎龄。外表特征包括皮肤、胎毛、足底纹、乳腺结节大小、外耳外观及软骨形成的范围以及外生殖器的外观,虽与胎龄有关,但不十分密切,而神经系统的发育则和胎龄平行,相关性密切,主要检查新生儿的肌肉张力。但神经系统的发育评估较复杂,临床护理较简易的胎龄评估还是以外表特征为主。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自主呼吸受损:与呼吸中枢和肺发育不成熟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5.潜在并发症出血、低血糖。

【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早产儿应与足月儿分开护理。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应达27~28℃,相对湿度55%~65%。早产儿室应设置婴儿培养箱(封闭式暖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给氧和光疗等设备。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感、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人员相对固定。

2.保暖早产儿出生后,应根据其体重、胎龄和特殊病情,立即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同时加强体温监测,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将婴儿置于培养箱中保暖,并将箱温调至中性温度,体重愈轻,中性温度愈接近早产儿的体温。体重大于2000g可在箱外保暖。条件较差的单位可因地制宜,采取简易方法,如使用暖水袋保暖,水温为50~70℃,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在婴儿两侧和足下,应注意防止烫伤发生。新生儿头部散热量大,可为其戴绒布帽。还可用母亲怀抱的方式保暖,但应避免因堵塞新生儿口、鼻而导致窒息死亡。护理早产儿应在暖箱中或暖床上进行,集中各项护理操作,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以免造成体温降低。早产儿每日体温应稳定在36~37℃温差<1℃。

3.喂养为防止发生低血糖,早期合理喂养十分重要。早产儿生长发育速度快,所需营养物质多,若经口喂养不能满足营养需要,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和液体。

(1)开奶时间及早喂奶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一般生后2h即可开始喂养,从微量喂养逐步增加到足量喂养,第一口可喂消毒过的水,如吸吮吞咽无问题,试喂糖水,无呕吐等不良反应者,可喂奶。如发生过呼吸困难、手术产儿或体重过低者,应延迟开奶时间,并采用静脉营养。

(2)乳液选择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无母乳时可选用早产儿配方乳,早产儿配方乳中蛋白质含量至少为2g/100ml,并以乳清蛋白为主。早产儿配方乳一般用到早产儿体重达2000g时,可改用标准配方乳喂哺。

(3)喂奶量及间隔时间主要与早产儿的体重、日龄有关,并根据其活动量、病情,以及耐受程度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和呕吐为原则,确定喂哺量和间隔时间。多数早产儿可按502.3kJ/(kg·8d)[120kcaL/(kg·8d)]热卡计算供给,最大量669.7kJ/(kg·8d)[160kg/(kg·8d)],7k分约需70~150ml/(kg·8d)。生后第一天奶量一般给予60~90ml/(kg·8d)[S50~72kcal/(kg·8d)],可每2~4h喂一次,以后总量逐渐增加至100~150ml/(kg·8d)[80~120kcal/(kg·8d)],第二周可给予150~200ml/(kg.d)[120~160kcal/(kg·8d)]。

(4)喂养方法根据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可采用以下方法。①直接母乳喂养:出生体重较大且吸吮能力强的可直接喂哺母乳,但应避免疲劳。②奶瓶喂养:用于体重较大且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奶头应较软,奶孔大小适宜,奶孔过大可引起呛咳、窒息,过小易使婴儿疲劳。③滴管喂养:用于吸吮能力差,但有吞咽能力的早产儿。④胃管喂养:适用于吸吮和吞咽能力均差的早产儿,注意插管的深度和确认是否插入胃内,每次灌注奶液前应检查胃潴留情况,然后缓慢注入奶液,最后用2~3ml温开水冲洗胃管,此法有助于保存早产儿的体力。喂哺时和喂哺后应注意观察有无发绀、呛咳、溢乳、呕吐等异常反应。必要时可于喂奶前后吸氧。每天应详细记录出人量、准确测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营养量。

早产儿还需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出生后立即肌注维生素K1lmg/d,连续3天,预防出血症。生后10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100IU/d,逐步增加至300~400IU/d,6周后补充铁剂。此外,还应补充维生素A、B、C、E。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更应注意消毒隔离。严格遵守空气和物品消毒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护理前后需用肥皂洗手,护理人员定期做鼻咽拭子培养,感染及带菌者调离早产儿室。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经常帮助早产儿更换体位,以防发生肺炎。

5.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生呼吸暂停,需观察其呼吸状态,若出现呼吸暂停,给予弹足底、托背等刺激,若无效可采用氨茶碱5mg/k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早产儿有缺氧表现者给予氧气吸入,但氧浓度一般为30%~40%,持续吸氧时间不宜超过3天,预防发生氧中毒。

6.密切观察病情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功能不成熟,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表现,如体温低、呼吸不规则或呻吟、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反应低下、惊厥发生、黄疸出现早或程度重、拒食等,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7.健康教育

(1)指导并示范护理早产儿方法,指导家长保暖、喂养及预防感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护理早产儿前后必须洗手,减少他人探视,家中有感染者避免接触早产儿。

(2)指导早产儿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查,指导生后10天开始用维生素D制剂,生后6周补充铁剂,以预防佝偻病和贫血;按时预防接种;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

参考文献

[1]张春燕,王欣然.保护早产儿胃肠道黏膜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08期.

[2]王俊霞,王春雪,徐桂芝,李建平.简易喂养法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