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野文明风采冶竞赛为载体推进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改革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以野文明风采冶竞赛为载体推进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改革刍议

雷敏

雷敏LEIMin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南宁530007)

(GuangxiTextileIndustrySchool,Nanning530007,China)

摘要: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有利于承认并合理运用中职职业规划课程与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第二课堂的共通性,使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职业指导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Abstract:Takingthe"CivilizationStyle"competitionforthecarrierisconducivetorecognizeandrationallyusethecommonalityamongvocationalcareerplanningcourses,professionalcourses,culturalfoundationcoursesandthesecondclass,soastogreatlyplaytheguidanceroleofcareerplanning.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文明风采”竞赛

Keywords:vocational;careerplanning;"CivilizedStyle"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院G717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9-0246-02

0引言

为了优化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实效性,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以下简称“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有利于挖掘、整合第二课堂中潜藏的隐形德育资源,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考。“文明风采”竞赛是一项由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面向全国中职生一年一度的常规德育实践活动。以“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平台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以野文明风采冶竞赛为载体袁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袁开发实践模块针对专业对口行业、对口企业的用工需求展开调查,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参照。组织研究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体系及预期目的及效果,结合专业教学和对口专业岗位群对从业者的要求,开发教学模块和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文明风采”竞赛内容设计教学的项目和任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活动、完成相应的项目和任务来达成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活动课型教学跨度为三年,即对于三年制全日制普通中职生而言,该活动课型贯穿一个人才培养周期始终,主要分为“认识教育模块———参与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三大教学模块进行。

2以组织野文明风采冶竞赛活动为载体袁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教育活动

通过参加“文明风采”竞赛,切实实现“为学生提供知识转化和实践的平台,丰富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发展意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目标。在认识教育教学模块,着重以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职业规划教学中的职业启蒙教育,具体操作如下:淤组织专业教师在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展专业介绍和形势教育,以企业常见工种设置为例向对口专业学生介绍就业前景。于组织语文教师、德育教师对学生开展辅导,组织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创业之星”等征文赛事,达到推动学生自主了解专业内涵、学习意义的目的。盂组织社团辅导教师对学生开展辅导,组织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摄影比赛以及微电影比赛,使学生在从多个侧面参与及相关比赛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将抽象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相关德育知识具象化并加以实践、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认识体系。

3以组织野文明风采冶竞赛活动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为载体袁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参与教育活动

3.1该阶段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因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6月开展,此时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不仅对专业、行业、职业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即将面临为期长达一年的顶岗实习,具有较强烈的择业需求和了解岗位的愿望,这一阶段组织学生参加“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既能利用学生参与实习的强烈愿望,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写作指导;另一方面又能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求职应聘准备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顶岗实习的企业,做出理性分析和选择。

3.2运用所开发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课堂教学,用形象具体生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岗位群的认识。该课件应具有下列作用:

是教师开展专业介绍和岗位认识教学的辅佐工具,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应是对本校本专业学生近年实习、就业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后所开发本专业对口常见岗位群的具体介绍,每一岗位应包含名称、从业要求、图片、学生就业实例等内容,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对指导同一专业的学生具有积极的感性认识教育作用;于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认识岗位要求的辅佐工具。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设有人机交互的互动功能,除了满足教师在对本专业对口常见岗位群进行介绍的需求之外,学生还能在熟悉课件内所列岗位群的基础上运用课件完成自己三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组织学生使用该课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进一步了解对口专业所需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及创业素质,强化学生对岗位的认识,推动学生开展职业选择。

3.3在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时候,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制订短期规划及中长期规划各一份,其中短期规划的年限为一至三年,目的在于对学生即将开展的顶岗实习进行规划和指导;中长期规划的年限为五至四十年,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形成较为完整、具体的认识。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起到岗前培训、职前指导的作用。

4通过追踪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袁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活动袁在此基础上构建效果评价体系淤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顶岗实习带队教师、实习回访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用人企业反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查看学生实习报告等渠道,由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落实的层面来考查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并将学生顶岗实习表现与其所做的职业生涯短期规划设计书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学生所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其顶岗实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企业要求、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是否匹配,如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实践情况反差较大的话还可以运用现场面谈、通讯媒介、作业载体、网络平台等方式联系学生分析反差原因。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表现反证其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所得,变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评价、学业成绩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从而避免理论考核方式的片面性,以达到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状况的目的。

该阶段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因为三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对从业岗位的了解由平面到具体,由理想化到现实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修改、调整、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此时学生所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更趋向理性化、合理化,达到“在总结完善中循环提高”的教育目的。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分为认识教育、参与教育、实践教育三大模块,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情况成绩、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成绩(含机试作业成绩)、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三大部分构成,此基础上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5对离校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袁从中验检教改效果袁进一步修正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方案综上所述,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在实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打破学科教学封闭性的作用,承认并合理运用中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第二课堂教学的共通性,能使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职业指导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题研究组.中职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程[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蒋乃平“.文明风采”大赛:中职德育新制度化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5).

[3]何友龙.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J].科技信息,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