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生唱好歌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如何教学生唱好歌曲

◇赵峰

◇赵峰

(宣汉县凤鸣乡中心校宣汉636150)

在音乐唱歌课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老师强调的多,反复纠正,学生总是掌握得不够准确,有些学生唱的很卖力,可是不能完整地演唱歌曲,以至于影响全班学生的歌唱,不管老师怎样示范,可学生总是情绪不到位,唱不出感觉,让老师感到心焦。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唱的到位,老师也教的轻松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加强练习,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一、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在歌唱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唱的不好,是因为他们存在“喊唱”或“压着嗓子”唱歌的情景,或模仿成人的样子唱歌,不会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情感,越唱越累,以至于对唱歌失去自信和兴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交给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唱出自然、优美而生动的声音。

概括起来正确的声音有以下几种:

1.丰满优美而轻快的声音;

2.清澈干净不浑浊的声音;

3.从口腔前方发出的、带有共鸣的声音;

4.容易保持极弱的声音。

在歌唱中的错误声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声喊叫的声音;

2.带有“嘶哑声”与“气息声”;

3.像“倒吸气”那样的声音。

在集体歌唱过程中,要做到歌唱的和谐与均衡,能适度换气,紧吸慢呼,做到轻松自如,优美流畅,才能用自己自然优美的声音来唱好歌曲。

二、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觉

在演唱歌曲之前,必须具有良好的旋律感、音准感、节奏感,才能正确,生动地传达歌曲的情感。

“旋律是乐曲的灵魂”,旋律是音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要素。学生首先要会哼唱旋律,仔细体会旋律中所蕴藏的韵味,弄清楚是怎样的风格情调,作者的谱曲是根据词作者的词来表达的,歌唱者在进行再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作者创作的根本思想,抓住旋律的进行,进而抓住通过旋律线所要表达的内容。

歌曲的旋律乐音,每个音符都有固定的音高,音的准确度决定着旋律的美感。歌唱者的音准越好,表现的旋律美感越强,因此,音准感是乐感表现力的最重要的条件,如果音唱不准,那么音乐表现最起码的要求将达不到,乐感表现力就无从谈起。我们可以在听音、试唱、视唱的过程中比较音高,从而形成自己的固定音高。

节奏感是歌唱者能根据节拍、速度的要求表现节奏等速、稳定和随节奏变化表现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并能自然地表现节拍重音与非重音的强、弱感。歌唱者如果在同一节拍速度中演唱,缺乏等速的稳定感,速度忽快忽慢,不是急赶节奏就是拖节奏,或是后半拍与切分中的拍子唱不准,进不来,这都属于节奏感差的现象。针对这类现象,可教给学生划拍子唱歌这种方法,训练他们的节奏感。只有具备音乐节奏等速的稳定感和随节奏变化表现出灵敏性和适应感强的人,才能在演唱的节奏中表现出很强的乐感。

三、表达丰富的歌曲情感

歌唱的目的是将唱词通过音乐化的声音,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它不仅是让听众了解旋律的内容,歌唱时还应该将其内容通过音乐化的语言传递给听众,做到情与声的协调体现。歌唱者没有感情的歌唱,即使做到了声音圆润响亮,节奏、音准的准确,语言的清晰,演唱仍将是苍白无力的,也是无法打动听众的。“情”在歌唱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的音乐家对此都有论述,“一个歌唱家必须具有表达作曲家在作品中要求的风格和特点的能力”。我认为,传“情”—准确地、创造性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歌唱者的灵魂。歌唱艺术中的一切技术因素,都是服务于“情”这个目的的。

四、采用不同的演唱风格

对歌曲风格的处理,除了按不同唱法的艺术风格、特点演唱之外,还应根据歌曲内容规定的情境决定采用什么风格来演唱。

1.进行曲风格

这种风格的作品内容多是节奏铿锵的,进行速度稳健、有力,演唱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一二三四歌》等。

2.抒情风格

在演唱歌曲如《桑塔•露琪亚》这类歌曲时,要根据不同内容规定情景,采用不同表现方式,演唱时要用圆润、甜美、甚至是陶醉的声音来表情达意。

3.颂歌风格

这类风格的歌曲多以抒情、热爱与赞颂之情为主,音乐与演唱风格多姿多彩,有气势宏伟的大合唱《我的祖国》,也有热情洋溢的《英雄赞歌》《长江之歌》等,咬字、吐字既要做到字音清晰、不带杂音,又要表达出歌曲的强烈情感。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是一门有趣又枯燥的学问,在教学中让学生通俗、易懂、感兴趣地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乐感,做到用自然、优美而生动的声音唱出不同类型歌曲的情感,才能成功分享歌声带给我们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