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森林鼠害防治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9
/ 1

简述森林鼠害防治方法

马明臣

(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黑龙江尚志150600)

摘要:近年来,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内,森林害鼠种群数量逐年上升,人工幼林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森林鼠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森林;害鼠;防治

1生态学方法

生态学方法灭鼠是通过采取破坏森林鼠类适宜的栖息、繁殖、生存环境及食物条件等措施,使鼠类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从而影响鼠类数量的增长。一是在森林采伐和培育过程中,应设法创造不利于鼠类栖息和隐蔽的条件。二是在营林措施上应尽量减少鼠类的食源,如及时抚育消除杂草,修枝透光,适当加大造林密度,以提高人工林郁闭度。在以地下生活的害鼠为主地区,造林时保留次生林和灌木,利用其发达的根系阻止害鼠活动,造林前沿坡向挖50cm深的垂直水平沟阻断鼢鼠取食通道。营造宽度较大的针阔叶或乔灌木混交林带,减少鼠类食源,以阻隔鼠类流窜。

2器械法

器械灭鼠是使用鼠夹、捕鼠笼,以及其他各种捕鼠工具进行灭鼠的方法。由于布放捕鼠器械用量较大、费工,所以不宜大面积使用,但在小面积鼠害比较严重的地块可采用鼠夹法。对地下生活害鼠可采用弓形夹法,对树栖鼠类可采用绳套方法。

3化学毒饵法

毒饵灭鼠收效快、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适于林区大面积灭鼠使用,也可利用飞机投放。毒饵通常由灭鼠剂、诱饵和附加剂三部分组成。

3.1灭鼠剂

灭鼠剂按作用速度和特点分为急性灭鼠剂、抗凝血灭鼠剂和不育性灭鼠剂三大类。优点是急性灭鼠剂作用快。鼠类只吃一次或几次毒饵就可毒死。缺点是长时间使用会引起拒食,因此必须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林业上常用的急性灭鼠剂有磷化锌、毒鼠磷、溴代毒鼠磷、灭鼠优、灭鼠安等。抗凝血灭鼠剂其特点为作用缓慢,需多次进食,毒物蓄积后方可中毒致死,不易引起鼠类拒食,对人、畜危害性小,灭鼠效果优于急性灭鼠剂。使用时需低浓度,保持有充分的毒饵供应。抗凝血灭鼠剂有溴敌隆、敌鼠、杀鼠灵等。不育性灭鼠剂是通过破坏鼠的生殖系统。使其绝育或降低繁殖力,达到降低鼠类种群密度的目的。

3.2诱饵

诱饵是灭鼠剂载体,要选择对鼠有高度引诱力、便于同灭鼠剂混合均匀、制作毒饵方便的食物,大粒玉米或带皮的谷物不宜做诱饵。鼠类一般喜食低蛋白、高糖、中等脂肪含量的种子,但不喜食高蛋白、高糖、低脂的豌豆、扁豆和绿豆等。一般可选用鲜薯块、水泡麦粒、大米及玉米面等做诱饵。

3.3附加剂

附加剂种类很多,按其性质可分为引诱剂、增效剂、防腐剂和黏着剂等。引诱剂是一种能引诱鼠类接近毒饵的物质,但目前一般是使用味觉增效剂,使鼠类增加摄食量。常用的引诱剂有5%—30%食糖、5%植物油、0.5%—1%食盐、1%谷胺酸等。增效剂主要用于抗凝血剂,如用石蜡油调配毒饵,可阻止维生素K的吸收。黏着剂的作用是使灭鼠剂能均匀地黏在诱饵外面或与诱饵混合,常用的有植物油、矿物油、糖浆、米汤等。防腐剂常用的有对硝基苯酚、硫酸钠、苯甲酸等,但一般要少用或不用,以防止鼠类拒食。

3.4毒饵的配制

配制毒饵要求诱饵新鲜,灭鼠剂必须符合规格。不含影响适口性的杂质,严格按西方要求,浓度适宜,搅拌要均匀。毒饵的西方主要根据灭鼠对象确定,配制方法应按灭鼠剂的理化性质和诱饵特点而定。常用的有浸泡法、混合法、黏附法及蜡制法。

3.5毒饵的投放

投饵时要根据林地特点和降雨情况,最好用纸或塑料袋包装,减少鸟类取食。对地下生活的鼢鼠,可用削尖的硬木棒在洞道上插一洞口,用勺或漏斗将毒饵投入洞内后将洞口用湿土封死。在林内或洞口不易寻找的鼠类,可按5m×5m或5m×10m距离投放一堆,也可隔行按株投放。这种等距离投饵,急性灭鼠剂投饵量一般为0.5—1.5kg/hm2,慢性灭鼠剂应加倍。对于鼠类密度很高的林地,可用人工、机械、飞机均匀地单粒投撤。最好是一粒毒饵可毒死1只鼠,可据此决定毒饵颗粒的大小和投放量。

4应用林木保护剂

林木保护剂是通过药剂作用强烈刺激鼠类的嗅觉、视觉器官,使鼠类产生拒食,从而达到保护林木的目的,是有发展前途的防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