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掘机械化现状和对策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煤矿采掘机械化现状和对策措施研究

宋廷鑫张省

临矿集团田庄煤矿山东济宁272103

摘要: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进展的不断加快,我国煤矿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型采煤掘进机械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因此必须客观认识煤炭资源开采现状,加大对煤矿资源整治力度,加强对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的运行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煤矿采掘;机械化;现状

1我国煤矿机械化采掘设备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小型煤矿机械化改造难度大、政策不完善

1)资源量少、配套设施不全和资金缺乏制约了机械化改造。部分煤矿资源储量少,服务年限不能满足机械化改造的需要,提升的能力得不到认可;矿井外部的供电系统难以满足机械化改造的需要;小型煤矿经济实力弱、缺乏融资渠道,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2)配套政策不完善。部分地区没有建立机械化改造的工作机制,管理部门分散,审批程序复杂和周期长,影响了小型煤矿机械化的改造进度。小型煤矿发展的前景不明朗,生产秩序不正常,时开时停,影响了机械化改造的积极性。3)小型煤矿机械化适用装备仍然缺乏。小型煤矿采掘设备少、利润少,煤机制造企业研发和制造积极性不高,适合开采大倾角、薄煤层及复杂地质条件的采掘装备不足,难以满足小型煤矿机械化。

1.2正当使用和维护采掘设备观念缺乏

目前,我国煤矿普遍使用的各项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都是由煤炭主管部门统一包办、照搬《煤矿安全规程》条文,毫无针对性,自然也发挥不了作用。同时由于多种原因,一线职工临时观念重,激励机制少,不想多学机电技术和其他理论知识;采掘队组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机电工作标准,违章指挥、管理,不注意强化采掘设备的正当使用,长期随意超负荷工作;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加型号不符的油脂,不定期保养,部件有故障不及时检修致使设备带病工作等等。

1.3部分煤矿采掘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虽然我国各煤矿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包含了一些安全技术管理和设备的管理运行的规章制度,但是部分煤矿制定了规章制度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缺少细致的可操作流程,不能发挥规章应有的作用。有的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参照其他企业的规章制度成分多,并没有根据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善,有的甚至是完全照搬照抄,生搬硬套,没有深入细致地考虑企业实际使用的机械设备性能、操作员工的知识结构和维修技能、企业的安全状况和安全隐患、员工培训情况等因素,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保证设备合理稳定运行。由于对设备疏于管理,有的采煤掘进等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运行,有的带病运转,日常保养维护不及时,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1.4技术力量低

据统计,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煤矿企业从业人文化程度偏低,合同工、临时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员工中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正规机械化设备的专业教育,由于设备管理人才的缺乏,对采掘机械设备运行性能掌握不透彻,对一些常见的问题缺乏理性的判断和处理方法,从而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引发高危的安全问题。

2加强煤矿大型综合机械化采掘设备运行的措施

2.1加大适用机械设备研发力度

针对适应极薄煤层的设备研发,要由国家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牵头,煤炭行业协会、煤炭科研机构、相关院校和煤炭企业参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针对极薄煤层赋存条件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大、断层、夹矸、变薄带较多,极薄煤层采煤机截割坚硬矸石的概率比中厚煤层要多,带来的振动、冲击也要比中厚煤层频繁和剧烈的实际,解决极薄煤层采煤机的矮机身与大功率之间的矛盾,重点研究整机结构的动态优化设计;加大适应硬性岩质的综合掘进机械化装备的开发力度,或针对掘进工艺各环节,研制适用型较强、稳定性较高的机械设备,提高掘进效率。

2.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加强设备管理、操作和使用人员的日常培训,企业要定期的举办培训活动,对设备相关管理、操作和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便于更好的管理与操作,将设备操作的每个技术管理层面上的细节和设备安全性能方面的知识传授给管理人员,加强管理人员的团队建设工作。管理部门可以在煤矿生产一线发掘一些优秀人才,进行专业的技能培养,让煤矿机电员工能够通过获得的新知识来补充、提升自己。还可以组织技术管理人员不定期地去一些大型厂矿企业进行交流活动。在培训期间要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3加强节能管理

由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采掘机电设备的空耗现象由来已久,其所消耗的电能在采掘机电中占较大比例,同时目前大多数的采掘供电方式采用固定式采区变电所,以便于集中管理,但由此产生了供电距离过远的问题。供电距离过远,终端电压损失过大,线损增加,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大大增加,并且不利于安全供电。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管理不到位,对采掘机电的节电意识不强。但只要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就可基本上消除这一现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领导的节能意识。在长期的煤矿生产管理中,一些领导重生产、轻节能。片面地认为机电设备运转时间愈长,出煤愈多,看到调度模拟盘上运载设备信号灯熄灭,不作现场调查,而是盲目指挥开机,导致采掘工作面有事故隐瞒不报,有的甚至让设备长时间空转。再者,就是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敬岗爱业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使之自觉履行岗位责任制,是减少设备空运转的基本保证。比如有些采掘机械操作司机不负责任,无煤时不及时停机,也不及时向前方发送停机信号,导致设备长时间空转。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大管理检查监督和处罚力度,是减少人为造成设备空运转的重要手段。

总结: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是增加资源回收率和保障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应更加重视煤矿机械化发展,并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创新煤矿设计理念和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煤矿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煤炭工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敬德,华元钦.国内外煤矿采掘运装备技术现状、发展对策和思考[J].煤矿机电,2003(5).

[2]乌荣康.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化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J].中国煤炭,1995(1).

[3]李鑫.煤矿大型综合机械化采掘设备的运行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