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赏识反馈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能力赏识反馈提高

李武正

——关于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武正

(河南省汝州市杨楼镇一中,河南汝州467500)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000-01

摘要:学生是否喜欢历史课,是检验历史老师授课能力特别是授课艺术的一种特别直观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原因,历史一度被边缘化,教师不潜力去教,学生无兴趣去学,从而导致历史教学成为学科教学中的弱势学科。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本文就教师授课能力如何提高,课堂如何评价,课后如何反馈,从而达到历史教学成绩的提高谈几点看法,以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力;赏识;反馈;提高

作为历史教师,有人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备课、上课,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不同理念指导下,过程看似一样,但课堂上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结果就更是南辕北辙了。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摆脱驾轻就熟的工作模式,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体现的就是新课标强调的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课堂上的主角不再是滔滔不绝的教师,而是苦练渔技的学生。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组织教学,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因此,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是每一位教师现在必须牢记的原则。学生的学法也要好好设计,要在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学会上精心安排;课堂上操作也要按照计划进行,同时灵活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有所准备,坦然面对,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激励、表扬那些虽有缺陷但立意新颖的观点,并且巧妙引导,在关心爱护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必须明确,要重视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的变革,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老师应该充当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知识的差异性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因此,老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但是过分注重学生自己的学习,而忽略了教师在这些问题上的全面知识也是偏颇的。比如,现在的历史课本体例突出了专题性,对于历史发展的脉络没有清晰的线索,而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于理解相关的主题知识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要参加中考的学生,了解或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对于课本知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度的讲解还是需要的,是不能取消的。当然,必须明确,应该讲解不是要走回满堂灌的老路上,更要避免满堂问的教条主义做法。

3.教学必须考虑的特殊性。如何在贯彻新课标的前提下,抓好优秀生的培养,是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新课标与优秀生培养并不矛盾,但是在新课标呀呀学步阶段,在新旧教学理念激烈碰撞的今天,在与传统教育理念存在千丝万缕关系模式下学习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急待提高。而学习能力的培养势必要占用课时,并且短期内迅速提高可能性不大。如何在教学中活学活用新课标,同时兼顾毕业班的特殊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统筹兼顾,要做到两手都要硬。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在教学中推出了“讲学练测”一体稿,在各项中的要求都做出不同的标记,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堂堂清(即每节课检查或考核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自习课时下班辅导检查优秀生掌握情况。课堂上讲解时主要以开拓思路为主,然后下发参考答案,这样教学中体现了学生为主,并且是全体学生,同时也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强化了优秀生的培养。

二、实行赏识教育选择评价体系

目前,新课标刚刚开始全面推行,与之相适应,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向多元化发展,更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搞好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理解、运用好新的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诸如,可以推行成长记录制度,忠实记录学生在初中三个学年中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发明创造等各方面的情况。这部分的分数将在为期不远的中考中占到40%的比例。由于未来的中考注重全面发展,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都需要提高。作为教师,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任务,还要尽可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完成这一任务,课上课下都需要对学生运用赏识教育。历史学科中,我开始尝试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学到的知识或者是比较新颖的观点,通过查阅资料,撰写出小故事、小论文,给各地报刊杂志投稿,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水涨船高,提高成绩就是水到渠成了,由此还可能给国家培养一个未来的历史研究人才。但是必须明确,赏识教育对挖掘和激励学生的各方面的积极性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这样就走进了为赏识而赏识的怪圈。赏识性批评突出学生这样的感觉:你是好学生,但是你犯了错,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三、通过反馈总结达到不断提高

新课程的教学,千头万绪,而各个学校情况各异,学生千差万别,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历来教无定法,所以作为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虚心学习,扬长避短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课后反思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某个突发事件,学生的回答激发了自己新的灵感等等,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产生冲击。教师应该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对自己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反思。比如我在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学生课后有什么反映?平时测验知识掌握程度如何?其他方面能力是否有提高?这些反馈信息的汇总、提炼,就成为教师认识自己、丰富教学经验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反馈信息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备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将来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借鉴作用。通过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循环,就能形成一套能适应学生实际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过硬本领,进而拾级而上,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打下越来越坚实的基础,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