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基于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探讨

梁琨

(丹江口市博物馆,湖北省丹江口市442700)

摘要:文物本身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它蕴含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因此文物陈列与保管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在文物陈列与保管中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可以延长文物寿命。本文阐述了在文物陈列与保管中因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文物保护意识下的文物陈列与保管途径。

关键词:文物保护意识;文物陈列;文物保管

前言:

现阶段,我国在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些地方的博物馆没有安排专业的文物保护专员进行文物保管的工作,导致无法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文物保护队伍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将文物保护意识融入到文物陈列与保管的工作中。

一、在文物陈列与保管中因文物保护意识薄弱而出现的问题

(一)没有及时的发现文物的变化

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质的蜕变是漫长的过程。文物保护人员只有经过详细的观察才可以发现文物的微小变化。但是大部分文物保护人员缺少一定的敬业精神与文物保护意识,没有定期的观察文物的变化,导致一些不可挽回的问题发生。例如在博物馆中陈列的书画出现了掉粉问题或者画卷之间发生了粘连等状况。

(二)文物的陈列条件不达标

一些博物馆的库房由于面积较小、设施陈旧,导致场馆不具备保护文物的环境条件,文物在此种潮湿、恶劣的环境下极易受到损害。此外一些博物馆对文物进行随意的摆放,这种现象证明了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人员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不重视文物保护的工作。

(三)不恰当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方法

由于近些年政府逐渐重视文物保护的工作,加大了对博物馆的资金投入力度,更新了博物馆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了文物陈列与保管的环境。但是一些文物对保管与陈列的环境条件要求较为苛刻,一些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环境仍然不能到达相应的标准,也缺少调节馆内湿度、温度的设施,导致对文物的陈列与保管工作落实不到位。

(四)缺乏先进的文物保护方法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需要相关高精尖技术的支持,一些地方博物馆由于资金匮乏或者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无法应用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在日常的陈列于保管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文物保护方法。

二、基于文物保护意识下的文物陈列与保管

(一)注重文物修复工作

做好文物的收藏工作是博物馆的一项基本业务,博物馆应该尽量丰富馆中的文物数量,在文物保护意识的指导下文物管理人员应该对文物进行收藏与鉴定的工作[1]。为了提高文物鉴定工作的质量需要博物馆注重对文物鉴定人才的培养与招揽,提高文物鉴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而将文物的内在价值进行科学的评定。在完成文物鉴定工作之后,文物管理人员应该对文物进行分类与保管,为日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便捷条件。此外要强化文物保护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学习先进的文物管理理念与方法。由于鉴定人员在进行文物鉴定的过程中会直接接触到文物,难免会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做好修复工作,需要文物管理人员详细的了解文物的纹理条件与对应的维护方法,以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

(二)改善文物陈列环境

为了给文物提供良好的陈列环境,首先文物管理人员要定期利用设备对文物周围环境的温度与湿度进行监测。其次文物保护人员要不断学习有关文物陈列条件的知识,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例如在陈列布艺或纺织品文物时,要学习专业的清洁手法与保存条件,或者了解到一些铜器可以被其自然氧化而形成的铜锈所保护,而要将不喜潮的文物放置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文物陈列环境的温度、湿度出现异常,要及时的向领导部门汇报,并采取正确的措施来调整好温湿度。总之文物保护人员要了解各种类型文物的不同陈列条件与方法,进而保障不同材料性质的文物都可以陈列在适当的环境中,以有效的延长文物的寿命,增加自身的研究价值[2]。保护文物的研究价值对国家与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博物馆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博物馆引进先进的文物保护设备,如保持恒温、恒湿的调节设备。采用先进的保护方法与技术来加强对文物的保管与陈列工作。

(三)加强对文物的定期观察

文物保护人员要时刻以文物保护意识为指导,加强对文物的观察,在观察前要详细的了解文物的各方面特征以及在发生蜕变时会产生哪些现象,并在观察过程中如果发现文物出现了某些病变,要及时的向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汇报。例如:在管理青铜器的文物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了解哪些锈迹会对青铜器造成损害,明白哪些锈迹是在自然氧化状态下形成的锈迹,并掌握正确的处理锈迹的方法,将青铜器放置在符合其陈列标准的环境内。

(四)保持文物清洁

为了减少文物遭受病变问题,需要在文物陈列与保管的过程中做好文物清洁工作。当工作人员搬运文物时要保证自己的手部清洁,避免在文物的包装上留有害虫,进而影响文物的保管工作。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尽量将文物上不必要的包装及时的进行清理。在日常对文物进行陈列与保管的工作时要戴上手套,避免对文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坏。此外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是文物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一旦发生病虫害问题会严重影响文物的保护质量。为了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文物管理人员首先要详细的了解可能发生的文物虫害问题,并掌握针对不同虫害的有效防治方法。在日常管理中如果发现害虫问题,需要第一时间采取防治措施来有效的控制害虫,避免对文物造成更大的损害。在不同性质的文物中,比较易发生害虫问题的文物是纸质、布质的文物。在面对防治病虫害的问题时,工作人员要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利用控制温湿度的设备来控制文物陈列的环境条件,以减少害虫的繁殖,还可以使用灭虫剂来有效的消灭害虫。

(五)加强“预防性保护”意识

预防性保护意识是要求文物管理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及时的发现文物发生的变化,并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来对文物进行有效的预防,将文物易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进而减少文物被损害的机会,提高文物陈列与保管的工作质量。现阶段各个地方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越来越多的以预防性保护意识指导着自己的文物保护工作。为了强化预防性保护意识,博物馆以及相关部门可以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讲解员对游客讲解文物时要注重加强对文物变化的观察,及时的了解文物的状态,进而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来保障文物的质量,二是完善文物保护制度,明确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职责,提高文物保护人员的责任心,将文物保护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使文物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价值,延长文物的寿命,需要文物保护人员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用文物保护意识来指导文物陈列与保管的工作,进而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减少对文物的损害。此外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文物保护设备,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娄景莉.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3):154-155.

[2]王丽萍.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1):136-137.

作者简介:梁琨(1979.09-),男,湖北省丹江口市人,职称:文物博物助理馆员,学历:专科,研究方向:文物保管与保护、文物博物陈列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