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梁结构吊臂在“海宇号”1000吨单臂架变幅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工字梁结构吊臂在“海宇号”1000吨单臂架变幅式

倪一鸣

武桥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新制副臂臂头主肢结构为WDB620D钢板焊接而成的工字梁、辅肢结构为Q345C钢管及Q345D材料焊接而成的工字梁结构。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海宇号”1000吨单臂架变幅式起重船起重机臂头结构部分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的模型计算分析,对改造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满足结构应力及杆件稳定性等要求下,达到改造要求。

关键词:起重机;臂头改造;工字梁结构;有限元分析。

1、工程概况

2011年中铁大桥局打造的“海宇号”1000吨单臂架变幅式船用起重机试吊成功。当时这标志着我国内河最大吊高船用起重机的问世。2016年为适应中铁大桥局集团承接的孟加拉国Padma大桥施工需要,需对1000吨单臂架变幅式起重船起重机进行改造。本次改造工程由原“海宇号”起重船起重机部分制造单位武桥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主要针对吊臂臂头鹰嘴部分结构和副钩起重量进行改造,即切除部分原副臂臂头,增加一段20米长的新制臂头,使副钩安全起重量由原300吨改造为430吨,改造后,主钩安全起重量1000吨,起升高度70m,舷外幅度32.8米,副钩安全起重量为430吨,起升高度98米,舷外幅度44米,可适用于在此起重量范围内的海上和内河上的桥梁工程吊装作业。

2、新制副臂臂头结构制造

2.1制造工艺要求

(1)副臂结构主要为钢板、钢管等组成的桁架式结构。主肢结构为WDB620D钢板焊接而成的工字梁、辅肢结构为Q345C钢管及Q345D材料焊接而成的工字梁结构;

(2)现场制造工作开始后,先将上下弦平面的辅肢结构焊接成工字梁;

(3)将4件主肢工字梁焊接成型;

(4)在地面上按图1所示划地样线,并设置好胎架;

(5)采用水准仪将胎架顶部抄平;

(6)将左右两侧的桁片在平板上拼装成整体;

(7)将两侧桁片采用汽车吊吊装至胎架上进定位,桁片之间采用临时撑杆支撑;

(8)将桁片之间的辅肢杆件依次吊装进行定位,如图2:

结构部分主要对臂头部分进行改造,设计中考虑上下各采用三片主桁的情况,虽增加臂头稳定性,但在副钩起吊作业时,三片主桁结构形式会因受力不明确而导致应力集中,因此上下各采用两片工字梁做主桁。主钩箱体利与箱体连接的桁架新制为满足副钩起吊要求,臂头结构尺寸外形重新设计,新制臂头部分重约为102t。

2.2焊接工艺要求

所有板件及杆件,均应按图纸要求开破口。

对接或者T接焊缝,能双面焊接的应采用双面焊接,采用双面焊接的,背面采用碳弧气刨清根,保证全熔透。采用衬垫的焊缝,尽量采用陶瓷衬垫,当无法贴陶瓷衬垫时,方可采用钢衬垫。

Q345D材料采用E501T-1药芯焊丝或ER50-6实芯焊丝焊接。

WDB620D材料采用J607RH焊条焊接。焊接应采用多层多道进行,层间温度不大于150℃。

对接时严格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合理分配对接焊缝的位置,要求在同一组件﹑或同一部件中相邻对接焊缝以及组拼时的其他焊缝应错位,错开的最小距离≥200mm,且距水平或垂直肋板距离≥100mm。

结构组拼应由检查人员在焊前进行检查,合格后方进行可定位焊。接口间隙偏差应不大于3mm。对接接头,板厚大于25mm时边缘高低差不大于1mm,板厚小于25mm时,边缘高差不大于0.5mm。

垂直应力方向的对接焊缝必须除去余高,并顺应力方向磨平。

焊脚尺寸、焊波或余高等超标的焊缝及小于1mm且超差的咬边必须修磨匀顺。

焊缝咬边超过1mm或焊脚尺寸不足时,应采用手弧焊进行返修焊。

应采用碳弧气刨或其它机械方法清除焊接缺陷,在清除焊接缺陷时刨出利于返修焊的坡口,并用砂轮磨掉坡口表面的氧化皮,露出金属光泽。

焊接裂纹的清除,长度应从裂纹端部各外延50mm。

返修焊缝应按原焊缝质量要求检验;同一部位的返修焊不宜超过两次。

钢板、钢管缺陷需要修补时,参照本规定执行。

所有因长度不够引起的板材对接焊缝,要求全熔透(包括钢管和钢板),100%比例进行超声波检测,其他焊缝按设计要求及《焊缝探伤清单》要求进行探伤检测。

3、相关结构建模计算

根据改造后的图纸,对起重机进行ansys建模。

臂头主桁及横梁用板单元shell163单元,杆件部分用beam188单元;吊臂臂头部分用shell63单元;钢丝绳用link8单元;主起升机构、副起升机构用和吊重用mass21单元。其余部件质量用等效密度的方式施加在结构模型中。通过对改造后的起重机进行建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3.1臂头结构应力值满足副臂最大起吊430t吊重时的许用应力,最大的等效应力319MPa,小于许用应力342MPa。

3.2杆件最大压应力值为98.4MPa,小于结构中杆件的最小临界压应力195MPa。

3.3通过建模计算,各杆件的稳定性满足要求。

4、结论

原“海宇号”吊臂主肢采用WDB620D无缝钢管,副肢采用Q345C无缝钢管,新制副臂并没有在原有基础上直接采用无缝管的桁架式结构,而是采用WDB620D和Q345D钢板焊接而成的工字梁结构,不但解决了因WDB620D无缝管吨位少采购困难的问题,同时降低了改造成本,改造后的起重机臂头设计可以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等要求,并再对静强度较高的的结构做优化减重后仍能满足要求,使得结构的设计更加合理,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高耀东,刘学杰.ansys机械工程应用精华3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

[2]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械金属结构.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张质文,王金诺,程文明,邹胜,刘权,王少华.起重机设计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4]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