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评价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6
/ 2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评价分析

张晓帅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铁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属于居民出行的重要形式。地铁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地铁具备许多优势,例如运输量大、准时、快速、低能耗以及少污染等优势。也正是这些优势促使近些年地铁建设量持续增多,同时也间接提升了安全性问题。地铁安全对于地铁的运行、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保障意义。对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地铁运营安全性,简要分析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评价,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安全管理

引言

从国内各大城市的地铁运营情况来看,除个别城市偶尔发生安全事故外,其他均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和管理记录。保障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关键。

1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

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其运营安全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存在给地铁运营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可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类:

1.1人的因素

在地铁运营中,涉及的人员较多,其中既包括工作人员,也包括乘客,在影响地铁运营安全中,人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也是比较不容易控制的因素。对于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操作失误、现场处置方式不合理、养护维修不到位,都有可能引起地铁运营安全事故,上述现象的发生主要与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责任心等方面有关。乘客作为地铁运营的主体,他们的不安全行为对地铁的安全运营影响较为严重,如上下地铁时拥挤、强行扒开车门、跳下站台等等。

1.2设备因素

地铁是由多个设备组合而成的系统,如车辆系统、轨道系统、报警系统、监控系统、机电设备、通信设备等等。这些设备的性能对地铁的运营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在地铁运营的过程中,若是某个设备的性能下降,或是出现故障,轻则会导致地铁运营中断,严重时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1.3环境因素

地铁的运营环境比较特殊,由此使得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其安全运营的一个因素,自然环境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威胁较大,如水灾、地震、地质灾害等,由于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所以只要此类灾害发生,都会引起严重的事故。

1.4管理因素

在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所有因素当中,管理因素是可控性最强、最易于改进和完善的一个因素,并且也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较为有效的途径。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若是制度不完善,则会导致管理职责不清,从而对管理过程的流畅性造成影响,在这一前提下,地铁的运营安全也将受到影响。

2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评价

目前仍然推荐应用GB/T50438-2007《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当中的专家打分方式对地铁的运营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将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划分为四个类别,分别为运营组织、安全管理、设施设备、外界环境,同时每一个类型中最高分为100分,以多因素权重的赋予方式,将权重总和设计为1,不同因素的得分和权重乘算后作为地铁运营安全性评价结果[1]。虽然这一种评价方式可以确保整体评价结果的理想型,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首先在安全因素和评价指标方面,安全评价指标的制定需要通过大量的事故记录作为案例进行提炼,获取其中的资料与数据,伴随着法规、环境、标准以及地铁的发展趋势不断转变,地铁的高速建设进度不断加快,运营的规模也在随之提升,对于行车和现场管理的岗位职业要求也在随之提升,所以安全指标方面也需要不断地改进调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增删指标项目。其次,安全因素的权重划分难度较高。评分方式有具体的分数限定,在不同项目当中所限定的权重应当时以风险重要性作为考虑,专家打分方式的权重明确普遍是按照事故、资料统计以及专家经验所决定,在主观性方面比较突出。

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

3.1提升公众乘坐地铁的安全意识

广大公众作为地铁运营的主体,其安全意识的高低,与地铁运营安全息息相关。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升公众乘坐地铁的安全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加大地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可将地铁安全宣传纳入到城市防灾教育体系当中,对于青少年,可采取安全讲座的形式,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居民,可以小区为单位,发放地铁安全知识资料。同时,可借助地铁车站内的电子显示屏、车厢内的网络电视等途径,向乘客宣传地铁安全知识。

3.2构建保障体系

积极构建关于运营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并以安全管理作为基础的管理要求之一,这也是安全管理中的关键性环节。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务必保障体系建设的完全性、全面性、细节性以及可执行性,体系的建设需要维持高层次、大局观等作用,不仅需要形成制约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户型性作用,在确保制度落实效益的同时提高安全管理实效性。对此,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从多个层面上进行优化:一是合法性,任何的规定和管理体系都需要满足相应的法律规定以及企业的相关安全管理要求,例如安全评价标准;二是落实性,确保任何体系都可以有效落实,能够让执行者按照章程办事,这也是落实性的基础性要求,能够达到一定的操作效益,并且利于操作;三是前瞻性,在规章整丢的制定同时,需要按照具体工作状况进行针对性优化设计,确保任何设备都可以准确运行,保障制度本身的前瞻性和可拓展特性;四是针对性,对于不同专业和不同岗位需要制定出具体的管理规章要求,杜绝以偏概全和纸上谈兵;五是权威性,制度本身必须保障刚性、科学性、不徇私等特性,不能直视单纯挂在墙上而是有效落实,制度需要具备一定的约束和强制性效益,做到自查自管,做好相互监督与查对,对于任何违规行为都需要及时处理。

3.3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应当避免管理上出现的各种疏漏,所以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首先,在地铁正式开通运营前,就必须建立其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其次,应当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将地铁运营的安全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提高安全检查的效率,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安全检查要严格落实,不能只走过场,通过检查应当能够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将各种威胁地铁运营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当中。再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疏忽大意造成的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必须追究当事人责任,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

结语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评价工作属于重点工作之一,安全管理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化、庞大性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体现在全员、全过程、全天候以及全方位,具体而言就是全员的共同参与、人人有责。全方位和全过程则是体现在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纵观全局并随时提现,全天候则是以不划分为管理时段的基础上做好任何一个时间点的安全管理工作。今后,一方面需要不断地调整安全管理评价方式,促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更能够指导实际工作开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做好作业环境的安全性防护管理工作,在做好安全教育的同时突出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工作,制定应急管理方案,杜绝因为安全管理的盲区导致事故的滋生。

参考文献

[1]黄雅坤.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2]张红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17,24(1):233-234.

[3]朱沪生.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和运营的实践与对策[J].中国铁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