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肺复苏的教学设计

/ 2

浅谈心肺复苏的教学设计

罗桂艳

杨坤(辽宁省沈阳市中医药学校110300)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84-02

【关键词】心肺复苏教学模拟人

心肺复苏是针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在4~6分钟内所必须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正确地施行现场急救-心肺复苏,这是挽救更多病员生命的重要措施。在发达国家约有超过总人口1/10的群众接受了心肺复苏训练,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已达1000万人次以上。其对我国14亿人口来说,这一数字还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我国各层次的医类院校,加大心肺复苏急救实践教学力度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近年来,我们在实习前强化训练的教学中将现场心肺复苏的教学方法内容加以改进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

1.1激发学习兴趣

心肺复苏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无论是什么专业,只要学医的都要求必须掌握。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时为4学时,两学时理论,两学时实践。心肺复苏是指对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可分为ⅰ期心肺复苏和ⅱ期心肺复苏。其目的和意义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应首先讲授。讲授这些内容虽然必要,但是比较乏味,应该重点讲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及普及心肺复苏的现实意义。然后讲解心肺复苏的紧迫感,重点强调“急而有效”,给出几个时间的要求:一般认为,心脏骤停在4min内开始复苏者多能获救,而超过12min者几乎无一存活。有学者统计,在对照时间与复苏成功的关系:在心脏骤停后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与获救机会的关系有如下规律:3min~3/4;5min~1/4;10min~1/100;12min~1/10000。因此,要求临床医生一定要分秒必争,及时判断和正确处理。

1.2熟悉“三个原理”,掌握操作程序

虽然理论学生不爱学,但是心肺复苏实践操作前掌握必要的理论可以节省实践前的准备时间。但是单纯的讲解效果很差。我们一般采用电教片边看边讲,看完后让学生间模拟操作。操作前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把这三个原理都记住,只要理解就行了。“三个原理”是指:①“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的原理即:此时患者因下颌肌突然松弛,舌根后坠,压迫咽后壁,加之舌骨后退,声门趋于关闭,采用“仰头举颏法”即可有效的将气道开放。②人工口对口呼吸的原理即:一般情况下,大气中含氧21vol%人呼出气体中含氧15.5vol,已足以维持生命所需;如作深吸气然后再呼气,则其中含氧量更高,达18vol%。③人工胸外按压的原理即“胸泵”原理:研究表明,在胸部挤压期间,心脏的房室瓣保持开放,胸部挤压使胸腔内压增高,从而驱使血液从心脏和大血管向胸腔外的血管流动,腔静脉则由于壁薄在胸部挤压时塌陷而不发生逆流(此时心脏并无本泵血功能)。

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的主要条件有: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和心音消失):①告急;②心前捶击复律;③基础心肺复苏,包括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和人工胸外挤压(circulation),简称ABC三步曲。在实践操作前,我们反复让学生间模拟,一组一组过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我们实践操作的成功率,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2实践教学

经过上述理论课程的铺垫,学生非常渴望在高级心肺复苏模拟模型上操作,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我校购进的高级心肺复苏模拟模型安娜,有显示瞳孔散大与缩小、颈动脉搏动的功能。电子显示屏还能显示按压、吹气正确与否和是否抢救成功等。这些模拟人是目前检验是否掌握心肺复苏的最先进的教学设备。除此之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和学生间分组练习等,让学生通过多个环节掌握心肺复苏。

2.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原则上不属于实践教学。之所以归纳到实践教学中是因为我校应用多媒体主要讲述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内容时使用的比较多。我校利用学校购置的心肺复苏光碟和护理教师自制一些课件,先让学生看一遍课件,让每一名学生总体有一个印象,看一看医护人员现场是怎样抢救病人的以便自己操作有实战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我们的教学不再是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的被动时代了。通过多媒体,我们的教学图文并茂,声乐并存,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2教师示教

由教师再按流程在模拟人上具体操作一遍。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判断昏倒的人有无意识→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叫“来人啊!救命啊!”→迅速将病人放置于仰卧位,并放在地上或硬板上→开放气道(仰头举颌或举颏)→判定病人有无呼吸(看、听、感觉)→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两口→立即在正确定位下作胸外按压→每作15次按压,需作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协助抢救者赶来,或专业医务人员赶到→如用救护车运送病人,应持续作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秒钟→如条件许可,应力争尽早建立静脉通道,以便静脉内注射肾上腺素1mg,必要时,每隔3~5min再注射一次(1mg)。

2.3利用模拟人练习

经过理论、多媒体、教师演示等,学生对利用模拟人操作已经跃跃欲试。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去分组在模拟人上操作。结果电子屏上的提示,让一部分学生认识到了不足。虽然看起来简单,听起来容易,但是操作手法不经过实践是很难掌握到签到好处的火候的。分组并且每个小组互相评比,让学生在竞赛中学。通过这种模拟,让学生体会到抢救成功的成就感,体会到失败就意味着一个人生命的完结。从而不但大大提高来了同学的兴趣和热情,也增强了他们求死扶伤的使命感。

2.4讨论、总结

这种教学法并没有把理论和实践完全分离,但是理论上的重点和实践上的内容在备课时已经做了合适的区分,做到在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强化理论。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学生临床综合处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在理论教学上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是主导地位,老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同时,通过主动性学习,知识掌握更牢固,对知识的运用也有促进。在模拟现场,让学生有仿真感觉,如身临其境情景体验,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促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准确处理临床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了这项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