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穿刺角度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静脉留置针穿刺角度的探讨

马喜云

马喜云(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473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235-02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进针角度。方法将3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4例和对照组164例,观察组留置针角度采用快速垂直进针法,对照组采用与皮肤成15-30o对准血管缓慢进针法,分别进行疼痛和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和一次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快速垂直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既减轻患者疼痛又能提高成功率。

由于静脉置针穿刺时会产生疼痛反应,致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为了减轻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2012年4月-2011年9月,通过328例患者328次的临床实践观察,我们总结出一种静脉留置针垂直穿刺输液方法,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1年9月在我科接受静脉输液、神志清楚、无疼痛感觉障碍的患者328例,其中男146例,女182例,年龄36-74。随机分为对照组1647例和观察组164例,由操作熟练护士进行。

2.方法(1)操作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Y型24G静脉留置针,操作时患者取平卧位,选择手背或前臂下段静脉作为静脉穿刺。对照:将连接好输液装置的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并排气,扎止血带,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转动针芯以松动外套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夹住留置针两翼,与皮肤成15-30°对准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继续行1-2mm,然后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保留5mm外套管在血管外,然后将针芯全部抽出,透明敷贴常规固定[1]。观察组:将连接好输液装置的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并排气,扎止血带,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转动针芯以松动外套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将留置针与皮肤呈90°直接从敌国管正上方快速穿刺进针,皮肤血管一次性穿刺到位,见回血或感觉血管突破感后,迅速降低进针角度,平行将留置针前行1-2mm,左手退少许针芯,继而右手继续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保留3-5mm套管在血管外,然后将针世全部抽出,透明敷贴固定。(2)评价方法:①疼痛情况评估标准。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采用国际文字描述评分法(verbaldescriptosscale,VDS)把疼痛分为5级:0级,无痛;1级,微痛;2级,中度疼痛;3级,重度疼痛;4级,剧痛,不能忍受。患者按照自身疼痛选择合度的描述[2]。0级:患者接受留置针穿刺时,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局部无痛感;1级:患者接受留置针穿刺时,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但穿刺部位有短暂的刺痛感,疼痛时间<8s;2级:患者接受留置针穿刺时,出现皱眉,疼痛时间8-10s;3级:患者接受留置针穿刺时,出现皱眉,紧闭口唇,疼痛时间10-12s;4级:患者接受留置针穿刺时,出现皱眉,紧闭口唇或张口甚至呻吟,上肢或下肢反射性回缩或抬高,头部抬起,诉穿刺点疼痛,疼痛时间>12s。②穿刺置管成功判断标准。留置针穿刺顺利,固定后液体滴注良好为穿刺置管成功;留置针未刺入血管或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液体滴注不良,局部出现肿胀、瘀斑为穿刺失败。

3.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

结果

1.2种穿刺方法患者疼痛反应比较见表1。

表12种穿刺方法患者疼痛反应比较(n=164)

注:x2=10.88P<0.05

2.2种穿刺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2。表1、2显示,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2种穿刺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注:x2=12.14P<0.05

讨论

我们选择了既能满足输液要求,又尽可能减轻血管刺激的24G留置针;手背或前臂下段的血管。

1.快速静脉留置针垂直穿刺法能减轻进针疼痛感。临床实践证明,引起留置针穿刺疼痛的原因,除以上原因外,还与穿刺角度、刺激时间、作用面积有关。常规的留置针穿刺,进针与皮肤成15-30°,根据穿刺方向上力的分解,按照物理学的合力分解原理,进针时有效穿刺力小,尤其对于结缔组织致密且较厚的患者穿刺较费力。因此,患者疼痛感很强,穿刺容易失败。而且由于穿刺速度慢,机械性损伤刺激大,由于是先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前行刺入血管[3],对皮肤真皮乳头层及皮下组织刺激大,致痛物质释放增多,通过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使疼痛加强[4]。加之进针角度小,针头斜面接触皮肤面积相对增大,皮肤受损范围大,此时作用于针尖的压强相对小,使进针速度减慢,针头刺激皮肤的时间延长,疼痛感增加。而快速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留置针与皮肤吴90°进针,罗15-30°增大,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相对减少,皮肤受损范围小,作用于针头的压强增大,使进针速度加快,针刺皮肤的时间缩短,疼痛减轻。另外,在血管正上方快速进针,采取皮肤与血管一次性穿刺到位,缩短了针尖在皮下运行的时间与距离,对皮肤及血管损伤减轻,致痛物质释放较少,疼痛减轻[4]。

2.快速静脉留置垂直穿刺方未能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由于快速留置针的置管方法直接从血管正上方垂直穿刺,避免了血管滑动。穿刺见回血后,左手稍退针芯,避免针芯触及血管壁。右手持留置针,达到血管预定位置后,再退出全部针芯,避免了常规的留置针穿刺边进外套管边退针芯,易出现左右手同时操作,无法固定绷紧皮肤,导致皮肤形成皱褶,不易穿刺成功的现象,从而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经霁.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展.华夏医学,2001,15(5):715-717.

[2]殷磊.护理学基础.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0-373.

[3]余爱珍.基础护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7.

[4]姚泰.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