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法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定额法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玉成

四川葛洲坝巴通万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四川巴中62001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推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施工期间,为了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有必要采用定额法进行成本管理。然而,由于配额法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有许多因素不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因此,要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必须对现行定额法进行适当调整。

关键词:定额法;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应用

引言

现行定额法是现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方法,可为造价人员提供方便。对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现行定额法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然后,从不同角度,具体运用该方法,以充分发挥现有定额法的作用,提高科学的成本管理水平。

一、定额法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价格与市场行情不符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仍采用定额法来实现概算。但事实上,定额法只能反映某一阶段、某一时期、在一般条件下的建设成本。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市场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而采用定额法进行项目成本管理,基本上是“一万年不变”。因此,成本管理不能对市场价格变化敏感。不仅如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建筑企业,通常都采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完成成本管理。因此,现行定额法制定的管理方案和概算不能反映市场情况,降低了水利水电工程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未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冲突”

将现行定额法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需要事先确定管理机制,即建设措施消耗与实体消耗相结合。因此,现行定额法没有对施工条件、技术结构、工期、外部环境等作出合理区分,只对分项工程进行定价和估价。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定额与标准的统一,在执行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导致最终定额不能反映单价水平的差异。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项目的体力劳动和物质消耗可能随时发生变化。相对而言,项目中的消费没有变化。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收入是计划经济,而实际成本支出是市场经济。

3、工程中涉及的费用混淆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按统一的标准和定额报价,中标后,由于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与成本标准和成本方法不一致,施工合同单价不能成为成本支出的依据。受此因素影响,大多数企业应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水平,将成本转入“板块”中进行平衡、调整。在此基础上,成本人员编制了内部预算单价,这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基础。然而,采用这种方式会导致很多成本无法平衡,存在明显的成本混淆问题,最终出现成本失控的现象。此外,根据企业的隶属关系或资质等级,部分地区的费率划分使得不同的企业对同一项目采用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从而影响了投标的超额。

4、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在现行定额法成本管理中,组织管理与施工限制、生产率与数量、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之间没有联系。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将建设队伍、生产力和强度配置有机地结合起来,无法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成本管理中,工程实际消耗的部分主要是根据施工措施和施工企业来确定的。在现行定额法中,水利水电工程的成本管理要求通常可以预先确定。在此基础上,新工艺、施工方法、技术设备等可“固定”在同一水平上。正是这样,建筑企业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影响了一体化产业的发展。

二、现行定额法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路径

1、积极将“实物法”应用在造价管理中

目前,全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均采用现行定额法。但是,这样设置的价格并不能反映实际工程,会影响成本控制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在工作中应积极运用“实物法”,以弥补现行定额法的不足。“实物法”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贴近工程实际,直接反映了项目所涉及的利润、成本和风险,从而推动水电项目成本管理的改革。运用“实物法”编制概算,可以把经济、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工程造价、工期和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解放生产力、促进发展的目的。因此,采用“实物法”代替现行定额法进行成本管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2、逐步完善企业定额机制和办法

水利水电建设企业定额可以反映企业的建设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实物法”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建立定额机制和方法来实现。在建立配额机制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掌握许多内部影响因素,并根据逐步完善的原则,解决成本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在转型阶段,可以将“价值量”与“材料量”分开,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带来的影响。对于工程项目的成本,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项目属性进行有竞争力的报价,积极优化定额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即完成当前指令定额方向的转变。企业在考虑国家预算定额要求的同时,应根据自身能力和市场价格完成独立报价,从而提高最终成本管理的科学水平,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3、采用动态管理模式代替静态管理模式

目前施工企业采用的现行定额法具有明显的静态特点,不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全过程的管理。因此,最终的成本管理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企业在管理上应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在静态方面弥补目前的定额法。具体来说,企业的成本管理部门应该改变以往的微观管理理念,采用宏观调控的视角进行成本管理。换句话说,管理理念必须超越配额管理的范围,加强对关键价格问题的研究。同时,定期统计和发布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不仅如此,企业还应该对市场价格走势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明确材料、劳动力和机械对施工成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目标。

4、重视立法工作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为了优化成本管理的效果,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政府部门应重视自身的立法工作,完善成本管理的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改善市场环境的协调性,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和标准。政府部门的监管可以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弥补现行定额法的不足,甚至可以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方式的创新。从长远来看,企业可以有效提高科学的成本管理水平,实现对市场价格因素的综合考虑,避免施工过程中成本失控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充分展示自身实力,积极参与同行业的市场竞争,促进建筑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成本管理的重要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行定额法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种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能有效地实现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因此,建设单位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市场因素,积极创新成本管理理念和模式,弥补现行定额法的不足。在此前提下,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的有效性,避免施工中的成本风险问题,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徐志芬.现行定额法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投资控制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12):96-98+102.

[2]马莉.工程造价计价改革———“实物法”的实践与探讨[D].河海大学,2017.

[3]陈丽萍.定额法与标准成本法之比较[J].山西焦煤科技,2016(S1):103-104.

[4]李世良,赵旭光.浅述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工作[J].科技创业家.2012(13)

[5]连永秀.对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