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林业营造林技术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5
/ 2

分析林业营造林技术的运用

官志鹏

和平县茂盛林业有限公司

摘要:林业造林技术中,通过对不同的技术及方法的革新,使造林技术不断完善,促进林业的发展。文章首先探讨了营造林中植树的原则问题;造林需在适合的环境与科学的规划下进行,需要树苗的良好培育及输送;其次,分析了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各个方面的应用;在各种种植及补植条件下良好应用,减少了林业损失,提高了营造林的经济效益;林业营造林技术的推广及使用,不仅增加了植被的产,促进国家林业经济生产,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林业的欠缺问题,促进林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林业;营造林;弥补;发展

前言

林业中营造林技术的运用逐渐完善化,但是其设计过程中仍然缺乏合理性;首先,设计技术中缺乏科学性,技术未经过大量考证及实践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其次,缺乏对于设计的规范性。一些作业设计为根据国家林业规范进行设计,盲目进行营林造林设计,使设计与实际不符;在作业设计中,还存在设计的图文的不完善,图文资料还不具备对数据的全面展现等。通过对其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了促进林业的发展,提出了林业营造林技术应用的要求。通过对于林业营造林要求的合理运用,对于控制林业技术的完善性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林业的发展做了基础保障。

一、营造林植树的原则

1.1根据林业造林的要求,资源的合理种植及利用;在林业造林时应该适当种植,在于实际相结合,符合规范情况下。而且,其种植要选择在相应的环境下种植适应的树木。

1.2所选种植地要科学整理。造林前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地,并进行科学精心整地,确保种植地符合造林立地条件,从而提高种植树木的成活率,提高造林质量。

1.3种植树苗要优质。所选树苗的质量完全符合种植目的要求,确保所选树苗在类型、年龄、形态、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造林目标的,达到造林立地条件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成熟率。

二、营造林应用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

2.1采伐地的造林和补植。由于采伐地的情况不同,种植技术应用也要有所不同,在补种过程中要根据采伐地情况进行选苗和种植方法。在完成的采伐迹地上被种时,一般采用带状或块状清理采伐剩余物,然后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挖穴,带内锄草松土,带间保留原有植被。

2.2病虫害地的造林和补植。在此类地进行种植和补种,要在保留优势树木的基础上进行清理或是烧毁那些遭受了病虫害的树木。同时还要对种植地的杂草和灌丛进行清理,种植树苗要选择那些能够抵御病虫害的树种,以免造成树苗被病原和虫害的危害,避免造成林木第二次损失。

2.3保护、培育阔叶树次生幼龄林。种植时要维护种植地植物树种的多样性,对原种植地那些珍贵的树种要格外进行保护,促使其大力发展。在种植新的树苗时要根据种植地的情况,针对林地中那些小面积的阔叶幼林,特别是其中存在的非常珍贵的树种和人工很难培植的物种,及时进行保护。

三、营造林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

3.1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在营造林作业设计中一般过多的凭借经验进行,把设计当做是造林的一个普通的程序,往往缺乏可操作性的设计,结果导致技术应用实践性方面经验不够,结果使造林技术运用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营造林工程造成了损失。

3.2在林业营造林过程中,经常出现技术人员的工作不认真,忽视细节的现象。边界的划定及面积的大小必须依照规范进行划分,避免由于边界等问题给营造林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确保营造林作业的规范性。

3.3设计使用的基础资料在图文,表格数据等方面不够具体全面,有的还出现了不相符的情况,结果使得施工指导价值大幅度下降,使得造林作业设计表面化、形式化。

3.4营造林的设计图不具有可操作性,设计图的比例尺与用图规定脱离,技术设计的注记、注释不够详细,使得人们在作业时无从开展工作。

四、营造林技术应用的要求

4.1种植前要精心整地。种植地经过良好的整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经过整理的土地与未整土地对比,种植后的树苗成活率可达到22.0%,如果提前进行整理的土地与比随整地对比还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3.1%,那些提前经过预整地与未整地对比可提高造林成活率3.1%,由此可见经过种植地经过整理有多么的重要。

4.2对种植的剩余物要科学清理。在采伐迹地的种植树苗,要采用带状或块状的形式进行清理采伐剩余物,然后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挖穴,种植前要进行带内锄草松土,在带间要保留原有的植被。如果在带内进行挖小明穴种植,所挖的明穴规格一般要保持在40溯×40溯×30溯左右,所挖的穴公位置要有一定的密度。

4.3种植方法要科学。树苗的栽植深度要根据树种特性、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造林季节而定,根据树苗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树苗的栽植深度都在苗木十良颈处原土印以上3-4溯左右,但是对于大树移植或沙区造林则不能限于这个贯例,则要深些,树苗的种植深度至少要在40~50溯之间。那些带有营养袋和大苗带土球栽植时,种植时挖坑要大一些,以不能踩伤土球为宜,切忌容器苗种植时,栽植时一定要撕破营养钵或营养袋。种植密谋一定要合理。要根据林种和树种的情况,合理部署密度,一般情况下阴性树比阳性树要密一些,生长慢树种要密植,在不易进行抚育的地方种植时要进行疏植,对于那些树干容易弯曲或倒伏的树种在种植时要密植,对那些起到水土保持的林带种植要稍微密植。

4.4幼林抚育管护要注意气象条件。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阶段,为了保证树苗的成活率,要积极运用各种技术措施为树苗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要利用一切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气、光、热的需求,从而保证树苗得到迅速成长,保持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五、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的林业营造工程质量控制力度不够,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失,本来我国的林业资源的总体是处于下降的趋势,我国的林业营造林工程的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虽然经营管理在不断地进行合理化改革,但还是处于不完善当中,资源总体下降就是经营管理不善的最大表现,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控制在结构上的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种植的土地与树苗之前种植缺乏科学性,种植的树种结构太单一、杨树与柳树的种植面积太多、对树林种植完成后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对砍伐树木有些企业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准许证等方面的弊端。在这些弊端的影响下林业营造林受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在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方面另一个大的弊端是只重造林不注重后期的林业营造林树木质量管理问题,这主要是传统方式种植遗留下来的问题,在分类管理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粗放式管理模式,林业营造林的质量管理在科技水平方面发展较低,这些都是影响林业营造林的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

六、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提出有效建议

要想使林业营造林工程发展得到迅速发展,必须要对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提出科学化、合理化、全面化的方案进行规划,要保留林业营造林的质量控制的传统方式进行优化保留,吸取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基础,将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同时也必须根据实际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的地理位置而定,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树苗进行种植,必须遵循自然生物界的自然规律,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并将新的创新技术融入原有技术当中,将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得到最佳的保障,形成提高造林质量最扎实的基础,使林业营造林在未来的发展更好。

结束语

目前,林业营造林技术日益发展,并且越来越完善。但是,还存在很多实质性的弊端有待处理;虽然在林业造林是会出现位移、边界不清等现象对于营造林属于微笑问题,但是其问题的存在造成的后果严重,如果不及时改正会给林业带来更多不利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在林业营造林期间,必须遵守国家规范,确保在规范下进行种植作业;注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确保减少造林期间存在的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国家及林业部门需重视林业营造林技术,保证林业资源的合理种植及利用,增加林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霍爱军.林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控制方法的探讨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25

[2]王红.浅析林业营造林工程的质量控制福建农业2014.18

[3]高飞.森林资源小班数据更新与营造林工程管理系统的研建北京林业大学2018.2

[4]董晖.中国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