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酒精中毒35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慢性酒精中毒35例临床分析

崔千赫

崔千赫(吉林省图们市月晴镇中心卫生院133102)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酒精中毒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阐述慢性酒精中毒对患者的心身损害和家庭影响。方法对资料中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人口学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收集到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慢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的对象35例,皆为男性,平均(45.23±8.23)岁;已婚12例(34.28%),离异19例(54.28%);大专以下学历28例(80.0%),体力劳动者25例(71.42%);饮酒时间:平均(19.78±6.85)年;饮酒量:以白酒计算平均(533.40±201.20)g;90.32%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35例均不同程度有躯体症状或躯体疾病。结论慢性酒精中毒对患者的精神及躯体均有危害,对家庭完整构成侵害,精神卫生工作者有责任宣传与酒精中毒有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对患者应从心身两方面着手治疗,同时积极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一起帮助患者摆脱酒瘾早日康复。

【关键词】慢性酒精中毒临床分析心身损害家庭影响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1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饮酒已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而酒类是一种神经系统抑制剂,长期大量的饮用,可引起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饮酒后有松弛,温暖感觉,消除紧张,解乏和减轻不适感或疼痛,一次大量饮酒可产生醉酒状态,是常见的急性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大脑皮层,小脑,桥脑和胼胝体变性,肝脏,心脏,内分泌腺损害,营养不良,酶和维生素缺乏等,各种酒类均可致依赖,但含酒精浓度高的烈酒,较易成瘾,对酒类产生依赖的速度较慢,一般慢性酒精中毒的形成,常有10年以上的长期饮酒史,酒类与镇静催眠药可有交叉耐受性,有些酒精依赖者可伴有催眠镇静药依赖。近年来慢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为了探讨慢性酒精中毒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对我院2007年~2012年治疗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治疗《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慢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4~64岁,平均(45.23±8.23)岁;婚姻状况:已婚12例(34.28%),未婚3例(8.57%),离异19例(54.28%);文化程度:小学3例(8.57%),初中5例(14.29%),高中19例(54.29%),大专及以上4例(11.43%);职业:脑力劳动者6例(17.14%),体力劳动者25例(71.42%);饮酒时间:8~39年,平均(19.78±6.85)年;饮酒量:以白酒计算110~1200g,平均(533.40±201.20)g。

1.2临床表现

1.2.1精神症状

幻视16例(45.71%),幻听13例(37.14%),幻视幻听同时存在9例(25.71%),幻触5例(14.29%),幻觉内容丰富、生动,常带有恐怖性;妄想29例(82.86%),主要以嫉妒、关系、被害妄想为主,其中嫉妒妄想最多,有些妄想继发于幻觉;意识障碍2例(5.71%),呈震颤性谵妄状态,表现为周围意识障碍,小动物性幻视及幻触,四肢震颤,以夜间症状明显;情绪障碍29例(82.86%),表现为紧张、焦虑、抑郁、恐怖、敌意;伤人2例(5.71%);智能障碍1例(2.86%);人格改变27例(77.14%);酒依赖戒断症状29例(82.86%)。

1.2.2神经系统

肢体震颤29例(82.86%),走路不稳16例(45.71%),肢体麻木11例(31.42%),二便失禁5例(14.29%),构音不清9例(25.71%),共济失调5例(14.29%),肌肉萎缩1例(2.86%)。

1.2.3合并症

末梢神经炎11例(31.43%),高血压24例(68.58%),心血管疾病20例(57.14%),糖尿病5例(14.29%),肝胆疾病9例(25.71%),胃及十二指肠疾病28例(90.32%)。

1.3辅助检查

肝功能异常12例(38.71%),脑电图异常4例(12.90%),心电图异常17例(54.84%),B超显示肝硬化2例(6.45%)。

2、治疗及转归

常规应用大剂量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体质差者给增加营养、输液等支持疗法。所有病人给予抗焦虑药物,以改善焦虑失眠症状,缓解、减轻戒断症状,精神症状明显者给中等以下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如维思通、奋乃静等。经治疗临床痊愈28例(80..42%),好转5例(14.29%),死亡2例(5.7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饮酒人数逐年增多,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本组资料中患者皆为男性,尤以文化程度偏低的体力劳动者居多,他们生活压力较大,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面对压力不能采用积极的、正确的生活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往往会通过饮酒这种方式解愁,逐渐出现慢性酒精中毒症状,性格也发生嗜酒性人格改变(本组资料显示30例存在人格改变)。由于酗酒以及受嫉妒妄想症状影响,患者中离异者较多(占54.28%),离异后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支持又加重酗酒,造成恶性循环。资料中有25例(19例为离异)于调查期间因复饮而再次治疗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本组资料显示,35例患者中精神症状以幻觉,妄想,意识障碍,记忆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形式,这说明长期大量饮酒对脑功能的影响突出在认知功能的严重损害。酒精对于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与酒和卵磷脂结合沉着于组织中有关。脑组织中卵磷脂最为丰富,因此更容易受损害。长期大量饮酒可带来大脑结构持久性或可逆性改变,有人对酒精成瘾者尸检发现,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合并有脑萎缩和神经细胞变性、脱髓鞘及胶质细胞增生。这也许是患者产生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因素。

酒精可直接由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完全吸收,迅速进入血液分布全身。由于酒精对胃壁的慢性刺激及在肝脏的代谢,慢性酒精中毒者常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胆系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本组资料中有81.0%的患者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又会引起患者的营养不良,可促进认知功能的损害。慢性酒精中毒的生理损害和心理伤害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

本组病例中有2例患者因心脏骤停死亡。研究证明,长期大量饮酒可以造成酒精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扩大、心肌肥大、冠心病、猝死等。资料中有17例患者心电图异常,24例患冠心病或高血压病,心血管系统的合并症发生率偏高,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统计分析发现,本组病例中绝大部分患者经过戒酒及对症治疗后疗效较好,临床痊愈率达77.42%,同时看到资料中显示慢性酒精中毒的复饮率高达61.29%,复饮原因除患者尚未完全摆脱酒精依赖外,与社会处境及家庭环境的未改善以及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督支持有关。

通过对本组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精神卫生工作者应在社会广泛宣传与酒精中毒有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对患者应从心身两方面着手治疗,同时积极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让家属耐心地给予患者监督和看护,一起帮助患者摆脱酒瘾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晓慧,孙家华.现代精神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