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思考徐建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思考徐建征

徐建征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虽然我国电力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各个电力企业在变电站安全运行、稳定运行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有新问题的出现。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变电站的标准化建设,让变电站的运行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安全有效。电能是一种环保资源,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力,变电站的输送使得人们更易使用和获得电能。电能来自变电站,电能的传输需要变电站设备的共同作用,因此,变电站中变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成为了主要问题。

关键词:变电设备;安全运行;标准化;分析

1导言

变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参与,但员工所具备的知识与经验有差异,使得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制度建设势在必行。目前,变电站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制度有高压设备隔离和二次系统安全隔离。本文针对这2个制度进行研究,指出其中的不足,并对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2变电站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和现状

2.1标准化建设的内涵

将重复性的操作确定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案进行执行,是标准化操作的含义。变电站的标准化建设,是对变电站的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工作等进行标准化规范建设。在进行标准化建设时要遵循公司的各项制度,寻找最佳的标准化手段,避免过于复杂,也避免对于必要工作流程的缺失。对于设备、运行、安全生产以及文明生产的管理,是变电站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加强变电站的标准化建设,能够让变电站得到标准化的管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增加稳定性,是实现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科学化、有效化的途径。

2.2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目前传统的变电站系统主要有分布式、集中式、分布分散式等结构形式。集中式结构应用一些标准化的管理手段,但还不是非常完善,要花费太多成本进行数据采集,遇到干扰时不能够准确快速的判断出故障区域。但在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开发,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使得变电站标准化的建设取得了更好的成效,提高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和测量的精度,解决了设备之间的互相操作问题,使信息能够共享,并且让变电站的标准化建设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数字化己经在变电站的标准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变电站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员工操作不当

变电站中的操作人员并不全具备全面的电力知识与电力技术,因此,员工在作业中的不当操作为变电站设备安全管理埋下不安定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员工在操作过程中过于依靠所谓的“多年经验”进行操作,以及从众心理,认为大家都这么做并没有发生危险,无视设备安全使用说明书;二是员工熟练操作后认为工序过于复杂,直接跳过某些工序,还自认为节约时间;三是新进员工对于不熟练的工序羞于向组长或负责人询问,导致蛮干,极易对设备造成损害,从而引发设备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有些员工仗着自己工龄长、技术水平高,明着进行违规作业,例如绝缘工服穿戴不规范,操作时不使用隔缘防护镜;五是小组长在车间巡逻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视团队中员工的违规操作行为,不仅忽视同事的生命安全,还不重视变电站的安全防护。

3.2无视章程制度

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电气操作导则》中的规定,工作票中的“两票”是允许员工在作业点进行操作的书面命令,同时,安全票上必须注明作业点负责人的安全责任及安全管理范围,是作业员工安全防护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日常工作安排中,要正确、规范地填写“两票”上需要填写的内容。但从以往的作业过程中可发现,“两票”上的字迹潦草且任意涂改,需执行的工作任务填写不明确,具体的安全措施也不标注,该在票面填写的项目没有标明或留白,直接影响到接票员工执行工作任务。常见的无视章程制度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工作票审核部门审核不严谨,对于明显的书写错误,也不纠正,导致执行工作任务的员工在操作上存在风险;二是使用无编号的操作票或在一张工作票上填写2个或2个以上的工作任务;三是工作票的填写有遗漏或标注不清;四是工作票上的关键字模糊或涂改且没有审票签名;五是给不具备操作技术或知识的员工下达操作令,使员工的操作无人指点、纠正,埋下了安全隐患;六是监护人没有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且不验电就装设接地线,更有甚者,与操作人分头行动,没有对操作员尽到监护责任;七是实际作业点与模拟图有出入,在没有进行模拟操作时便直接下达命令。

4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对策的思考

针对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现状中暴露的问题,为了实现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与时俱进,需要我们在建设对策上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需要。

4.1切实标准化建设投入,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现代变电站设备具有较高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其在性能水平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同时在安全运行管理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地实施标准化建设,就必须在标准化建设中加大对其的投入,在标准化建设内容上进行不断地拓展和优化,以适应智能化、数字化变电站设备运行的需要。且在整个标准化建设中需要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全程,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加大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为避免投入的盲目性,在标准化建设中,应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和五十年的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在标准化建设和完善中做到循序渐进,避免提高安全运行标准之后导致现有设备难以适应的问题出现,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成本。

4.2完善标准化建设内容,提高标准化建设科学性

一是倒闸操作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倒闸操作是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中的一项工作,一般有准备阶段、操作阶段和结束阶段。但是不同的阶段,需要在操作标准上进行规范,才能更好地确保操作动作更加标准,预防由于随意操作导致操作故障出现。所以需要对这方面的不规范情况进行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在操作阶段的危险点,需要结合操作任务进行重点优化,要求结合操作环境和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实际,做好倒闸操作票的填写和倒闸操作标准措施的建设。且整个倒闸操作过程必须有规范的标准进行支持,对于容易出错的还要对其进行重点指出和规范,要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GB26859-201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26860-2011)等国家标准和《电网调度规范用语》电力行业标准,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对标本单位制定的标准,实现管理上的标准化。二是组织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手册》依据《组织管理手册》建立《属地管理手册》规定人员的职能要求,工作权限,工作计划及巡检路线、操作标准、工作标准和应急标准。

5结论

综上所述,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建设有利于变电站设备安全、有序地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及作业都离不开电力,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标准化建设,可构建安全、稳定的输电环境,保证对合作用户的供电。笔者认为,变电站标准化建设需要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支持,为使变电站的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有序进行,需要每一位员工的支持与配合。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在标准化建设中切实注重现状的思考和对策的优化,才能确保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丁玲莉,李瑞民,丁诗洋.浅谈如何改善变电站设备维护的质效性[J].山东工业技术,2017(22):173.

[2]刘润嵩.基于变电站设备运行维护的技术管理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25):265-266.

[3]缪勤理.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7(16):100-101.

[4]王晨龙.农村变电站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分析[J].乡村科技,2017(06):85-86.

[5]黄鹏.关于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6,47(01):81.

[6]陈江龙.提升变电站设备运行管理安全度的方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