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体会

裴刘宝

裴刘宝

(双鸭山煤炭总医院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我院收治的38例骨盆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的38例骨盆骨折患者,治愈35例,有显著效果2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不同的骨盆骨折类型及患者具体临床状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才能提高骨盆骨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骨盆;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067-02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占骨折总数的1%~3%,多由高能外伤所致,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致残率高达50%~60%。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38例,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20~66岁,交通车祸损伤20例,高空坠落伤10例,工矿意外伤及其他伤8例。

1.2方法

骨盆骨折往往伴有严重合并伤,其常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治疗原则是:应根据全身情况,首先救治危及生命的内脏损伤及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其次才是骨盆骨折本身。以下分述骨盆骨折本身的治疗及合并伤合并症的治疗。

1.2.1骨盆骨折的治疗

1.2.1.1骨盆边缘性骨折无移位者不必特殊处理。髂前上、下棘撕脱骨折可于髋、膝屈曲位卧床休息3~4周;坐骨结节撕脱骨折则在卧床休息时采用大腿伸直,外旋位。只有极少数骨折片移位明显者才需手术处理。髂骨翼部骨折只需卧床休息3~4周,即可下床活动;但也有主张对移位应用松质骨螺钉、动力加压钢板及重建钢板内固定[2]。

1.2.1.2骨盆环单处骨折此类骨折无明显移位,对骨盆稳定性的影响不大,卧床休息数周即可。也可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固定。骨盆兜带用厚帆布制成,其宽度上抵髂骨翼,下达股骨大转子,悬吊重量以将臀部抬离床面为宜。5~6周后换用石膏短裤固定。

1.2.1.3耻骨联合分离单纯性耻骨联合分离且较轻者,可用骨盆兜悬吊固定,但此法时间长,愈合差,目前大都主张手术治疗,在耻骨弓缘用重建钢板做内固定。

1.2.1.4骶尾骨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骶部垫气圈或软垫。对不稳定性的骶骨骨折,可采用二枚骶骨棒进行内固定。有移位的尾骨骨折,可在局麻下,将手指插入肛门内,将骨折片向后推挤复位。

1.2.1.5骶髂关节脱位对髂骨移位不明显者,可采用持续牵引复位,牵引重量应占体重的1/7~1/5,一般无过牵,且6周之前不宜减重,以免又向上脱位,牵引时间不应少于8周。对脱位移位较大者,需行闭合复位,必要时可采用松质骨螺钉于骶髂关节后侧固定。

1.2.1.6骨盆环联合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股骨髁上大重量持续牵引,但此方法难以整复和固定。近20年来,对此类严重骨折,多采用手术复位固定,以使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同时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骨盆骨折后遗症的发生。

1.2.1.7骨盆外固定器的应用对生命有威胁的骨盆骨折,早期用骨盆外固定器可使骨折端稳定,控制出血,迅速减轻疼痛,有利于抢救治疗。另外垂直剪力型骨折及难复位的骶髂关节脱位,可采用骨盆外固定器结合股骨髁上牵引治疗。

1.2.2骨盆骨折合并伤及合并症的治疗

1.2.2.1腹膜后血肿的治疗骨盆骨折引起的腹膜后血肿一般不主张手术探查止血,因盆壁静脉丛出血及中等动脉血管出血,常在剖腹后腹腔压力减低使出血加重,上述出血可以来自髂内动脉,也可来自于与髂内动脉无关的血管,且盆腔的侧支循环非常丰富,结扎双侧髂内动脉可减少盆腔出血量,但不一定能完全止血。因此,此种出血性休克,一般采用输血治疗,当快速输入一定数量血后,血压仍不能维持者,可先结扎髂内动脉,同时继续"大量输血,仍不能稳住血压时,再找寻出血处止血,此种手术成功的机会不多。

1.2.2.2腹腔脏器损伤骨盆骨折引起的腹腔脏器损伤多应急诊手术治疗,但有些实质性包膜下破裂,血压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但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2.2.3尿道及膀胱损伤骨盆骨折引起的尿道损伤,应细心的插入较细的软导尿管,不可粗暴放入较硬的导尿管,以免增加尿道的损伤,保留导尿管10~20天,然后定期扩张尿道,防止狭窄。膀胱损伤均应手术治疗探杏与缝合。

1.2.2.4直肠、肛管及阴道损伤直肠损伤应予修补并做结肠造瘘,低位直肠损伤不能满意缝合肠壁破损处,则强调局部引流,必要时持续负压吸引,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阴道损伤应及时修补,避免阴道狭窄。

1.2.2.5神经损伤骶1、骶2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者,可先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探查,有足下垂者,应早手术探查减压,骶管区骨折伴大小便功能障碍者,手术椎板减压比保守治疗为好。

1.2.2.6大血管损伤骨盆骨折偶可伤及髂外动脉或股动脉,此时应尽早手术修补损伤之血管,控制出血并挽救肢体、挽救生命。

2结果

收治的38例骨盆骨折患者,治愈35例,有显著效果2例,死亡1例。

3讨论

骨盆是由耻骨、坐骨和髂骨组成的,髋骨连同骶骨尾骨构成的环状骨性结构,两侧髋骨与骶骨组成的骶髂关节,与脊柱相连,两侧髋臼与股骨头组成髋关节与下肢相连,骨盆是脊柱与下肢间的桥梁[3]。骨盆系一完整的闭合骨环。由骶尾骨和两侧髋骨(耻骨、坐骨和髂骨)构成。两侧髂骨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并借腰骶关节与脊柱相连;两侧髋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与双下肢相连。因此,骨盆是脊柱与下肢间的桥梁,具有将躯干重力传达到下肢,将下肢的震荡向上传到脊柱的重要作用。骨盆的两侧耻骨在前方由纤维软骨连接构成耻骨联合(有4~6mm间隙);骶髂关节间隙为3cm,关节韧带撕裂时此间隙增宽。骨盆呈环状,其前半部(耻、坐骨支)称为前环,后半部(骶骨、髂骨、髋臼和坐骨结节)称为后环。骨盆负重时的支持作用在后环部,故后环骨折较前环骨折更为重要;但前环系骨盆结构最薄弱处,故前环骨折较后环骨折为多。骨盆对盆腔内脏器、神经、血管等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当骨折时,也窬易损伤这些器官,盆腔内脏器,虽男女不同,但其排列次序基本一致,由前至后为泌尿、生殖和消化三个系统的器官。位于前方的膀胱、尿道和位于后方的直肠极易损伤。盆腔内有骶神经丛,来源于第4~5腰神经和第1~3骶神经前支,位于骶骨的前外侧,发出坐骨神经、阴部神经和臀上、下神经。盆腔的血管主要是髂内动脉,在骶髂关节前方由髂总动脉发出后,很快即分为前后支;后支主要供应盆壁,也称壁支,分有闭孔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前支除供应盆壁外,还供应盆腔内各脏器和外生殖器,也称脏支,分有膀胱上、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和子宫动脉。静脉分为壁静脉和脏静脉,前者与同名动脉伴行,后者构成静脉丛,最后都注入髂内静脉。由于盆腔内血管丰富,骨盆本身亦为血循丰富的松质骨,因而骨盆骨折时,常常出血很严重,据资料统计,骨盆骨折出血量约为3000~5000ml,导致失血性休克。

参考文献

[1]刘沂.骨盆与髋臼骨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

[2]周志道.重度骨盆骨折的现代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0,8:453-456.?

[3]张伟佳,侯树勋,张健,等.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21:1451-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