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气象服务产品属性的定位及成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对气象服务产品属性的定位及成因分析

高雅黎

高雅黎西安市气象局,陕西西安710016)

摘要:气象服务是国民经济中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服务行业和重要服务活动。目前,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以及个人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气象服务的供给却跟不上需求的脚步。在气象服务的供给方面,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远低于需求的要求,而且在地区和种类上也不均衡。本文对气象服务的产品属性进行了分析和定位,指出了气象服务的产品属性并不单一,气象服务的供给应该由政府和社会分类配置。

关键词:气象服务;产品属性

中图分类号:Q93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04-02

一、对气象服务的产品属性定位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

(一)讨论气象服务的产品属性的必要性

气象服务是市场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属于服务产业。社会经济单位,不论是生产部门还是消费部门都对气象服务有需求,需要以气象服务来保障生产,防灾减灾、指导生产和生活。有气象服务需求就需要有气象服务的供给。那么,怎么进行供给呢?在当代市场和政府都对资源进行配置的混合经济中,市场和政府对产品的供给是有分工的而且这种分工是根据产品属性进行的。西方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和生活中需要的产品可以分为三类,即公益产品、私人产品和混合产品。并且这些理论指出:私人产品应由市场供给,公益产品应由政府供给,混合产品应由市场和政府共同供给。

由上我们看出,产品属性是市场和政府分工实现产品供给的根据。市场和政府的分工可以优化配置资源,增加社会福利。二者就像两只手,实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气象服务也是一种产品,它的产品属性如何?它的供给应该如何实现呢?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市场和政府的在气象服务供给上的分工,我们需要进行气象服务产品属性的认识。因此讨论气象服务产品的属性和成因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公益产品、私人产品、混合产品的认识

公益产品理论①是对气象服务产品属性定位的理论依据。公益产品理论认为,公益产品从广义上讲可以包括有形产品和还包括无形产品。与一般的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益产品通常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非排他性,其二是非竞争性。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产品提供出来,便会有众多的受益者,不可能将任何人排斥在外面,不管付费不付费,大家将共同消费这一产品,即该产品具有正的外部性、不能排他,例如国防安全、公共场所燃放的礼花、路灯等;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一个公益产品提供了,多一个消费者的加入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消费者无须为消费展开竞争,即边际成本为零。例如刚才介绍的三个例子——国防安全、公共场所燃放的礼花、路灯。具有这两个特征的产品就是纯公益产品。

与公益产品相对应,私人产品就是具有排他性竞争性的产品或劳务,我消费你就不能消费,没有外部性,边际成本不为零。例如牛奶、个人电脑。

除了公益产品和私人产品以外,就是混合产品。混合产品是排他性和竞争性只具其一,要么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要么是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例如不拥挤的收费公园是一种混合产品,它通过收费实现排他性,同时公园内多进一个人不影响先进来的人的游玩,即具有非竞争性。因此不拥挤的收费公园一种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混合产品。再如水资源也是混合产品。水资源有限,所以你用了我就少用,但无法排他,因此水资源就是一种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混合产品。

(三)公益产品与私人产品、混合产品的判断标准和步骤

明白了什么是公益产品,私人产品和混合产品,我们就应该对社会中所提供的产品进行判断。怎么判断呢?应该遵循一定的判断标准。竞争性、排他性、排他成本高不高或排他技术能否实现,是产品属性的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

第一:竞争性特征,即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

第二:排他性特征,即排他性还是非排他性;

第三:排他成本高不高或技术上能否实现;

有了判断标准,遵循下列步骤对产品的属性进行判断。

判断步骤:

首先,看是否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两点具备为私人产品;

第二步,看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排他成本非常高技术上无法实现也可视为具有非排他性),两点具备公益产品。

第三步,看是否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排他性成本高技术上无法实现也可以说具有非排他性)或者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也就是说,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只具其一,就是混合产品。如下图所示②:

二、对气象服务的产品属性的定位及成因

有了对气象服务的认识和对产品属性的判断标准,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判断标准,对气象服务产品的属性进行判断了。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气象行业是公益行业,气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是公益服务,气象服务的产品属性是公益产品。那么气象服务是不是公益服务是不是公益产品呢?我们应该以理论为指导,确定气象服务的产品属性。

今天的气象服务种类是非常多的,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公共经济学理论,从产品属性的角度对众多的气象服务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将发现因为气象服务涉及很多方面,所以气象服务的产品属性不一而足。

(一)气象服务是不是公益产品

我们来看这几项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包括人工增雨、人工消雨、人工消雾、人工消雹)、在大众传播媒介上传播的气象预报资料实况资料警报消息、政府决策气象服务、国家安全气象服务、国家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的保障气象服务、针对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的气象灾害警报服务等。这些气象服务从公益产品理论来看,第一无排他性第二无竞争性,如,人工影响天气,是针对空间尺度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云团进行作业,不论是人工增雨消雨还是人工防雹消雹作业,受益者是该云团覆盖下大片区域的城市乡镇的所有人,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消费无法排他,受益时没有你享受了我就没有了的竞争性。因此这种气象服务是公益产品。再如,在大众传播媒介上传播的气象服务也是无法排他而是共同受益,所以很明显,这类气象服务是公益产品。政府决策气象服务、国家安全气象服务、国家交通运输气象服务、气象灾害警报服务也都是一样。

由上分析,可以定性这些气象服务产品都是公益产品。

(二)气象服务是不是私人产品

现在,我们来看这几项气象服务:避雷施工检测、企业工程建设的保障、企业庆典活动的保障等。

我们再运用公益物品理论对这些针对个体企业的气象服务进行考察,如针对企业庆典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气象服务保障的是该企业某种活动的顺利实施不是其他企业,这样就具有排他性特征,而且技术上很好实现排他性,同时该企业享受针对该企业的气象服务保障而别的企业不能享受,这样就具有享受的竞争性的特征。排他性和竞争性这两个特征具备,因此这类气象服务是私人产品。同样企业的工程建设气象服务保障,避雷施工检测气象服务也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所以很明显这些气象服务也是私人产品。

这样看来,气象服务产品不是单纯的公益产品,还有私人产品性质的气象服务。其实通过分析,气象服务产品还有其他特征即竞争性和排他性只具其一,这种特征的产品只能称为混合产品。

(三)气象服务是不是混合产品

我们来看这几项气象服务:收费的行业气象服务(例如服装行业,空调行业、饮料行业、水产行业、建筑行业等),商业化用途的气象预报资料实况资料警报消息等可以称为混合产品。

首先我们来看收费的行业气象服务,行业气象服务是针对某个行业生产或消费而提供的气象服务,在这个行业里哪个企业都可以使用你用了不影响我使用,这说明行业气象服务的非竞争性,排他性是通过收费实现的,这样行业气象服务就属于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混合产品;同样的道理,商业化用途的气象预报资料实况资料警报消息,例如保险中应用的气象服务资料,不是你用了资料就消失了,你用不影响别人使用,因此这类气象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同时因为个人商业化使用就具有了排他性,因此也是混合产品。

通过公益产品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气象服务无竞争性但可以排他,所以这类气象服务是混合产品。

通过对其气象服务产品的公共经济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气象服务种类很多,因此不同的气象服务,产品属性是不同的,可以分别归入公益产品、私人产品、混合产品中。也就是说:

有的气象服务是公益产品。

有的气象服务是私人产品。

有的气象服务是混合产品。

(四)气象服务产品属性成因分析

为什么气象服务具有这样的产品属性呢?它根源于气象需求的特殊性。气象需求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种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在认识和实践上的需求。大气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属于环境因素和宏观因素。气象现象发生在大气中,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不可能脱离大气环境来存在的,因此发生在大气中的现象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大到国家全人类,小到企业、家庭、个人我们不能没有大气,我们的生存发展也不能脱离大气。这样,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是广泛和深入的。针对个别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因为针对性非常强具有度身定做的特点,就具有私人产品特征,两个特征排他性和竞争性都具备。共同需求分为各种不同群体的需求,例如,企业、行业、国家、全球,这些共同需求,随着共性的扩大化,气象服务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越明显,也就渐成为公益性产品。

参考文献:

①张洪广、马鹤年.《我国气象服务产业化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1期

②马鹤年.《气象服务学基础》[M].气象出版社,2001

③吴肇基.《公共经济学》[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④曹雪芹.《财政与税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⑤曹小春.《市场营销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⑥张晶.《中国气象部门体制变革的公共经济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⑦邵博文.《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知识读本》[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⑧梁晓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修订版)[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高雅黎,(1974.7—),女,天津武清人;工作单位:西安市气象局,职称:工程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气象科技服务(工商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