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的安全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小儿麻醉的安全护理

肖艳余波

肖艳余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650032)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342-01

小儿麻醉,手术,护理,一提到,大家的共同感受就是:“怕”!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儿麻醉的诸多难点。如何让小儿在“不哭不闹,自觉自愿,主动配合”的情况下进入到手术间,这是摆在手术室工作人员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以往的画面是这样的:患儿由家人陪伴等待在病人出入口处,医护准备妥当一切之后,要么注射安定类药,待其安静后抱入手术间;要么在患儿的哭闹声中强行带入,......后续的画面,大家都知道“困难重重”——可能在患儿的拼命挣扎中,静脉穿刺难度巨大,甚至多次失败;可能在给吸入麻药时,必须强行按压制动才能完成。这一按压动作,就医护而言,就是单纯的制动,但在患儿幼小的心灵里会是一个阴影;手术结束,麻醉复苏阶段,也是我们最伤神,最要体力的时候。麻醉复苏期患儿躁动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躁动患儿因躁动造成静脉输液外渗或滑脱,胃管滑脱,引流管滑脱,伤口出血等。为了保证患儿安全,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有时四,五个工作人员都无法有效制动,躁动的患儿拳打脚踢,撕咬抓踹,有的医生手被抓破了,有的挨了耳光,有的眼镜踢歪了。受点皮肉之苦,换来患儿安全也还值得;最怕的就是各种管道被扯脱,这可是有性命之忧的啊!患儿声嘶力竭的不停哭喊,一脸鼻涕一脸泪水有时还有血迹,父母看着不心疼,心里会舒服?这样的场景,会孕育出良好的医患关系?

小儿手术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患群体,尤其是全麻患儿术后由于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以及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麻醉的安全性更显重要.因小儿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特殊性,儿科医师常常强调“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不能把用于成人的护理流程,护理措施简单照搬用于小儿,而需要根据小儿解剖,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优化护理流程,以确保小儿麻醉安全。现报告如下:

1术前访视

因患儿的认知,语言沟通和理解能力的发展有限,术前访视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特殊性,为使患儿能平静甚至是主动的配合手术,应根据患儿的自身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术前访视。

1.1“交朋友”式术前访视术前一天大概花10--30分钟的时间,和他们玩耍,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他们的喜好,找到共同话题,让患儿熟悉我们,不认生,建立友好关系,消除焦虑,便于手术日接患儿入手术室,提高患儿配合度;

1.2医院游戏式术前访视游戏是孩子们的语言。通过游戏,患儿自愿进入手术室的比率可达76%,自愿合作度明显提高;随时更新“孩子世界”的资信,如:各种流行卡通片的主角名字,流行玩具,书籍等等,为的就是与孩子交流没有障碍和代沟,产生信任感;

1.3术前访视评估有重点患儿静脉通路是小儿麻醉的先决条件,术前认真评估患儿静脉情况,确保手术日“一针见血”。如有困难,可提前开放静脉通道。必要时,可请小儿科开放静脉。为麻醉赢取宝贵时间。

1.4“进门有礼”病人出入口的护士站,准备有易清洁的小玩具,患儿入手术室前会给他们任选自己喜欢的玩具随身携带,有效转移其注意力,便于进行操作。

2细节护理细节体现优质,成就舒适

2.1温柔抚触麻醉诱导和复苏期时,像妈妈一样守护着他们,发自内心的关注他们。要么抱抱,要么停下手中工作,温柔接触患儿,使其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与安全,有利消除或减轻紧张,恐惧心理。

2.2有效轻柔制动有效制动的同时预防意外伤害;

2.3输液分装袋的使用精确患儿输液量,根据患儿生理指标,及时按医嘱调整输液种类;

2.4注意保暖小儿体表面积大,散热快,做好保暖措施,防止低体温导致麻醉意外,同时也能预防患儿麻醉苏醒延迟。热风机,加温毯,加温输液等的应用,有效安全的保证患儿体温。

2.5私人订制体位垫根据患儿营养,发育等情况,量身现做体位用具,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2.6巧用,善用赞美与鼓励赞美是世间最美丽的语言,小小心灵遭遇如此多的赞美,会打出朵朵自信的花蕊。静脉穿刺,在鼓励,承诺中快速完成。

2.7善意谎言,关注幼小心灵吸入麻醉时不再是简单的按压制动,而是循循善诱,近身守护,美化事实——吹气球,吹着吹着就睡过去了,梦里飘飞着无数美丽的气球,这是一个好梦。尽可能地使幼年时的手术经历不在心里留下阴影。

服务源于用心,精于技艺。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只有精益求精的护理人员,才会有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真诚地,关注患者身,心,灵的安全与健康,是我们一路走下来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