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研究

张芳

衡阳市中心医院421000湖南衡阳

【摘要】目的:分析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68例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在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根据收治患者的日期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数为对照组,有35例,采用单纯的肌瘤剔除术治疗;双数为观察组,有33例,采用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肌瘤剔除术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运用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在术中出血量上有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控制,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效果

引言

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与工作压力同男性一致,其患病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尤其是一系列妇科疾病,其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幸福。同时,当前越来越多的女性重视自身的子宫生理功能以及器官的保存,从而加大了部分疾病的治疗难度[1]。子宫肌瘤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在既往治疗中,可能会对子宫生理功能造成较大的损伤,从而影响女性的术后生活质量[2]。因此,该种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案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腹腔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技术,将其运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操作难度,同时,在手术前,还能够有效度阻断子宫动脉,控制术中的出血量。我院在子宫肌瘤治疗中,运用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肌瘤剔除术联合方案,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68例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在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根据收治患者的日期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数的对照组35例,其中患者年龄最大的47岁,年龄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34.21±2.38)岁;双数的观察组33例,其中患者年龄最大的48岁,年龄最小的22岁,平均年龄(34.12±2.87)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个数≤7[3];(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子宫肌瘤的直径<5cm。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在确定手术日期后,在术前2d对患者进行阴道冲洗,且在术前进行禁食与灌肠。在麻醉起效后,选取患者的膀胱结石位,头低脚高。同时注意导尿管的留置。在患者的肚脐部做穿刺点,然后通过穿刺点注入CO2建立气腹,将气腹设定在12~15mmHg,并且进行常规的4点穿刺。

对照组在该基础上,采用单纯的子宫肌瘤剔除术。选择子宫肌瘤最突出的位置,以超声刀将子宫以及假包膜等病灶组织切开,然后沿着假包膜进行肌瘤剔除,在肌瘤蒂部位用PK刀进行凝固,然后剪断。对于部分患者出现的创面出血问题,需要使用PK刀进行止血。在肌瘤剔除后,以2号线进行缝合。且直接在腹腔镜下打结。

观察组患者患者运用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肌瘤剔除术治疗。其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前,需要在腹膜的位置做切口,且选择骨盆斗韧带、圆韧带以及盆骨盆壁组成的三角区域。切口长度为3~5cm。切口尽量向下向外,充分的将静脉、动脉暴露,然后将子宫游离动脉进行解剖,其长度约为2cm。并且利用子宫动脉进行闭合,其电凝带的宽度约为1cm。在动脉阻断以后,与对照组一致,行肌瘤剔除术。

1.3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在腹腔镜检查下,子宫肌瘤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且在腹腔镜检查下,子宫肌瘤消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详见下表。

表1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

3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育龄妇女常见的子宫疾病,其多发于30~50岁女性[4-5]。以往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多主张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女性的腹部会造成较大的伤害,术后恢复时间较长[6]。同时,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法得到良好的改善。在临床中提出的对这类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从研究结果上可以看出。因此,笔者认为,对子宫肌瘤患者运用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在术中出血量上有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控制,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程金华.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9):79-80.

[2]罗丽.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153.

[3]张雅琦,孙钰.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1):194-195.

[4]宁冬梅.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3):80-81.

[5]余静,黄龙璋,陶一蕾,邱玲琍.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1):4362-4363.

[6]尹香花,顾扬,宋晶哲,高静,吉晓萍.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03):31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