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辅助治疗颅内感染合并高热的临床研究

/ 2

亚低温辅助治疗颅内感染合并高热的临床研究

程大伟1刘佳琦2

程大伟1刘佳琦2

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感染科;2.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神经外科哈尔滨150088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应用亚低温辅助治疗颅内感染合并高热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0例颅内感染合并高热患者实施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90例均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90例均同时予以亚低温辅助治疗。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性超过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相关生命体征以及相关炎性指标均得以明显改善,研究组更加具有优势(P<0.05)。结论:应用亚低温辅助治疗颅内感染合并高热,可以有效降温并抑制感染,有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亚低温;颅内感染;高热;临床效果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的综合效果,导致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针对该类患者而言,实施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受到限制,一般药物难以突破血脑屏障,无法在短时间内控制感染[1]。而颅内感染一般都会导致发热反应,如果持续性发热而没有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则将加重患者的机体代谢紊乱以及其他相关系统功能紊乱[2]。这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并威胁其生命安全。我院积极探索针对颅内感染合并高热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纳入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内感染合并高热患者,共计180例。含男116例、女64例;年龄7-68岁、平均(45.5±3.4)岁;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2.7h-5a,平均(21.5±1.6)h;平均体温(40.2±0.6)℃。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及患者同意,随机分组,各9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对均衡(P>0.05)。

1.2方法①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治疗[3],针对实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以鞘内给药联合静脉滴注方式控制感染。药物为来比林,以20mg/kg速率静脉滴注,选择冰冻输液方式,于输液器下端以容器装冰块,埋入输液管,使液体经冰冻后才能输入体内。在此基础上,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对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予以严密监测。积极实施温水擦浴、冰枕以及冷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等措施实施治疗。②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实施亚低温治疗[4]。设备选用亚低温仪。在水箱中事先注入2500ml蒸馏水以及浓度为95%的乙醇500ml,在患者身体下铺设好控温毯,为其头部放好控温帽并确保良好接触。将热敏传感器放在患者腋中线以及腋后线之间,水温调节为4-10℃,体温控制为36-37℃。完成准备后,启动设备开始工作。

1.3观察指标重点观察患者在实施相应治疗处理后的体温变化情况,同时监测其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相关生命体征变化,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3ml,检测起G反应蛋白以及血沉和降钙素原等相关炎性指标变化情况。效果评定:①显效:降温2a后体温保持36-37.4℃,感染症状明显下降;②有效:降温2a后体温保持在38.0℃以上,颅内感染有所减轻;③无效:治疗后体温没有明显改善,颅内感染依然存在甚至加重[5]。

1.4统计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情况比较实施相应治疗机处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1.11%,明显性超过对照组的77.78%(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效果情况比较

3讨论

亚低温范围为28-35℃。实施亚低温治疗,其冷热交替频率快且制冷速率高,设备冷块是经电路以及计算机进行反馈,能够使颅内温度在16min迅速实现亚低温状态,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而且操作极为方便。分析认为,该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机制[6]:一是可以有效其作用降低患者的脑组织耗氧量,有效减轻其脑组织酸中毒症状。二是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血脑屏障,有效减轻其缺血症状并防止发生再灌注损伤。三是可以有效减轻其脑组织内Ca2+超载以及脑水肿程度。四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氨基酸递质释放,降低其兴奋性毒性损伤程度。五是可以有效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六是可以有效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以及炎性反应。七是可以有效抑制一氧化碳合酶活性以及神经元凋亡。八是能够有效促进即早基因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亚低温辅助治疗,有助于快速降低高热状态,在实施治疗15分钟后就能够发挥明显作用,在治疗30分钟后就能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炎性指标数据。这对于有效质量颅内感染合并高热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蒙钟文,杨恒,黃维国.亚低温辅助治疗颅内感染合并高热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5):3739-3741.

[2]王槐英,付学琴,杨梅.亚低温治疗仪在颅内感染伴高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3,28(07):1090-1092.

[3]张吕黎,孙叶萍.亚低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4):1933-1934.

[4]金煜峰,石卫琳.控制性常温治疗神经科顽固性高热患者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9):1108-1113.

[5]张建萍.48例亚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08):5113.

[6]姚珍莹.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5):200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