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脏手术后进行触摸护理的临床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小儿心脏手术后进行触摸护理的临床价值探讨

廖韵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510120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触摸护理在小儿心脏手术后的护理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心脏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触摸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躁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触摸护理可有效缓解小儿心脏手术术后躁动,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对患儿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脏手术;术后护理;小儿;触摸护理

非语言交流是人类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指不以语言为载体,通过姿态、动作、眼神等进行的信息传递,接触抚摸也是非语言沟通的特殊方式,包括拥抱、握手、抚摸、搀扶、依偎等接触方式,且起着语言不可代替的作用,具有独特的意义,在护理中也发挥起着重要作用[1~2]。医护人员通过不同形式的触摸可掌握患者病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还可达到镇静、减轻患者痛苦等护理作用,是一种历史悠久且简便、实用的医护技术。近年来,我院对部分心脏手术后患儿给予术后触摸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心脏手术患儿8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2±1.7)岁;对照组患儿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0±1.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心外科术后抗感染、并发症预防、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触摸护理。触摸护理主要分为关爱性触摸、治疗效触摸及保护性触摸三类,具体如下。(1)关爱性触摸。患儿表现出躁动时,护理人员用手轻轻触摸患儿的面部、抚摸头部、握住患儿手部等,表达对患儿的关爱和鼓励,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儿不安、恐惧等情绪;患儿对护理及治疗工作配合积极时,除语言表扬外,还可给予眼神、微笑及轻拍肩膀、抚摸头部等非语言交流,以示赞赏和鼓励,保持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2)治疗性触摸。静脉穿刺时,轻拍穿刺部位,使血管凸显,利于进行穿刺,同时以抚摸头部、轻握手掌等动作及安慰鼓励性语言缓解其紧张情绪。穿刺动作娴熟、轻柔,做到稳、准、快,减轻患儿痛苦。对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呕吐等现象的患儿,护理人员可将掌心搓热后,以脐部为中心,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给予按摩,3次/d,10min/次,达到促进肠道蠕动,提高食欲,帮助消化,缓解不适等作用。(3)保护性触摸。呼吸道管理是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叩背触摸护理可促进痰液排出,预防术后生肺部感染及其它肺部并发症;患儿术后呼吸机应用、静脉通道输液等常采用约束带固定,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宜,在保证不发生意外拔管的同时,还要保证患儿血液循环良好。但约束带的使用始终给患儿带来不适,常表现为恐惧和躁动,定期有节律地对患儿受束部位进行按摩、抚摸等触摸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不适,提高治疗陪合度。定期帮助患儿翻身,并给予受压部位按摩形式的触摸护理,既可解除肌肉和躯体疲劳,又可预防压疮发生。患儿咳嗽时,轻按其创口敷料处,并对创口周围进行较轻力度的按摩,可有效减轻咳嗽引起的切口疼痛。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躁动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率表示躁动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小结

小儿患者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其语言理解能力、治疗配合能力等较成年人差,特别是在出现较强疼痛感、不适感时,耐受力差,不易控制自身情绪及肢体动作[3]。触摸是在医疗运用中历史悠久,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医疗技术,医护人员对患者皮肤、肌肉等进行有技巧的触摸,通过患者皮肤感受器将刺激信号传第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心理效应,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4]。同时,触摸可刺激皮肤触觉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作用增加乙酰胆碱的分泌,可达到降低血压、平稳呼吸及心率、增加消化液分泌等作用。机体组织的创伤导致细胞释放前列腺素、组胺等具有致痛作用的物质增加,从而产生痛感,正确的触摸可通过手刺激局部组织,改善微循环及细胞供氧和物质代谢,减轻疼痛感,从而降低疼痛产生的肌肉痉挛,利于创口愈合[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护理后躁动发生率26.19%,并发症发生率11.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29%和31.7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触摸护理对改善小儿心脏手术术后不良情绪具有显著效果,可减少术后躁动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后恢复,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敏.小儿心脏手术后实施触摸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4):99-100.

[2]钟转好,李小兰,谢海辉等.父母触摸陪伴对全麻复苏患儿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8):1005-1006.

[3]张金梅,杜芬,唐晓荣等.安抚及触摸护理对小儿眼科手术患儿心理应激反应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9):1253-1254.

[4]庞艳红,路遥.触摸护理应用于小儿全麻恢复期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4):183-184.

[5]潘小芸.触摸护理对烧伤哭闹患儿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