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李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3
/ 2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李特

李特

长治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不停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所有行业都拥有了更高的要求,从水利行业的角度来讲,其运行的质量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水土保持措施方面的工作属于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原因时因为水土保持能够更为有效的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平稳发展,进而让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实现莫衷契合。所以,加强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探究分析,为更多的业内人士带来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

前言: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停深入,势必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为此,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需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人类社会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从而实现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在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属于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水土保持的实际措施就是利用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加强保护水土资源。其涉及众多方面,如:生物、农业以及工程等多个方面。经过不同的技术方法与措施的利用,可以对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更好的改善,并更好的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出现流失的情况,进而造成土地出现荒漠化。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然而,对于人均资源而言,其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国际中的平均水平。为此,怎样在推动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础上更好的保护自然资源,现已成为我国亟待处理重要课题。而我们需要重视的就是,因为我国幅员颇为辽阔,所有地区的水土情况均各有不同,所以,在采用水土保持措施时势必要加强重视措施方法的适宜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为水土的稳固性提供保障。

1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评价的理论

1.1土地的适宜性

对于现阶段学术界的研究而言,土地适宜性通常是指土地的类型和规定用途间和谐性与适宜性。而土地的适宜性通常会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情况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从土地适宜性角度讲,学术界也存在有关规定,主要是针对土地相关潜力范围内农林牧生产的适宜性。为此,在采用水土保持的有关措施时,为了保证其适宜性,有必要对土壤与土地适宜性两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与此同时,在采用水土保持措施时,还应该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存需要以及生态环境的现实等进行充分考虑,唯有这样,才可以让水土保持措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保障。

1.2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我国现阶段对土地适宜性的评价通常集中于土地资源评价的方面。从而加强对比土地用途和土地质量,进而加强评价土地的适宜性。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土地适宜性的内容评价时通常会围绕着土地的自然适宜性,就属于土地本身的质量是否满足土地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对土地进行评价时,有必要对其是否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考虑。

2加强分析我国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情况

现阶段,我国的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较为完善,对于具体工作实施状况来而言,评价方法通常包含下列几种:成因分析、模拟分析、对比分析,可此类方法的具体运用情况,还存有相应的问题。

2.1缺少健全的理论

当前阶段,我国在开展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工作时,还缺少完善的理论机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在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的评价工作中,依旧过于重视评价方法的选取与保存率,而缺少对整个评价工作理论的了解,从而导致当前缺少健全且统一的系统理论当做依据。

2.2缺少较好的执行性

现阶段,我国许多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有关部门在开展实际工作时,缺少较强的执行力,尽管采取了多种方式,可依旧对理论方面的研究过于重视,进而缺少对实践情况的掌控,因此,造成其整体的执行力颇弱。

2.3缺少完善的预先评价机制

从我国较多地区的角度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工作性质较低,主要是因为其涉及多方面原因,而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完善的预先评价体系,预先评价机制的创建至关重要,许多有关部门的工作通常是事后才进行,在工作的初始阶段才能开展有关机制的创建与规划,从而造成此类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评价标准机制也属于一个形式,进而最大限度的造成水土保持措施出现问题,对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护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3加强分析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方法

近些年来,对于我国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工作的进行情况来讲,还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问题,而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够得知,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探究工作未来还有待提升,在我国未来的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面,有关探究人员还需要在工作中投入十分的热情,才可以更为确定其发展的方向。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理论不但对区域生态环境相关问题有所涉及,还要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考虑,还有必要加强三者之间的关联。

3.1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相关体系

在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体系中,“适宜性纲”属于其中较为典范的代表,其主要包含:指标、等级、监测计算方式、评价方式。

3.2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相关标准

在对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时,通常应该按照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土壤的相关调查数据,加强土壤质量的评估工作,有必要把土壤的肥力当做综合性指标,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所有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

3.3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基本原则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理论评价的重要目标就是保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通常将其防治工作原则分成总体和具体两种,总体性原则包含土壤适宜性评价、土壤质量评价、土地评价等,不同的评价原则所适用的范围均不同,为此,在具体的过程中,应该选取适当的原则,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性。

3.4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整个过程

3.4.1明确水土保持的措施

加强明确水土保持措施时,应该适当的选取水土保持治理区域,科学有序的进行评价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依照不同的环境材料,在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考虑,为水土流失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3.4.2明确水土保持评价的整个区域

在实际的运用中,对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进行评价时,应该先加强明确水土保持方案的评价工作,并加强本区域的卫星资料、有关材料、卫星材料的全面收集对此区域进行深入的科学考察,保证水土保持规划方案的健全性,并建立健全的项目分析方法,尽可能提升整体保持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知,为了获得最佳的适宜性评价方式,就要充分结合具体情况,并加强分析当前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文情况,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最终评价标准的精准性。除此之外,在水土保持措施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重视方法方式的选择,需要不停的优化评价方法,并通过对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参考,之后在精准的判断其具体适宜性。总而言之,为了获取最佳的评价体系,就需要通过有关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进而让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更为准确。

参考文献:

[1]代富强,刘刚才.紫色土丘陵区典型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8,9(04):23-30.

[2]马燕,林子伊.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方法[J].四川水泥,2018(06):305.

[3]幸定武,陈文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临时防治措施设计初探[J].人民珠江,2017,35(02):57-59.

[4]郭剑,向万丽,罗婷.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1):106.

[5]代富强.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7,42(12):8-12.

[6]刘刚才,张建辉,杜树汉,周忠浩.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7(01):108-111.

[7]马燕,林子伊.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方法[J].四川水泥,2016(0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