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主体优化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把握学生主体优化课堂教学

陈丽

四川省盐亭中学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学会利用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引导学生向教师质疑,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即便有一些对教学内容的疑问或与教师见解不同的地方也不敢提出。长此以往,学生课堂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质疑,勇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关键词:

一、优化问题设计,把握问题数量

在素质教育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教师都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数学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很多教师为了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很多问题,利用问题推进课堂进行。但有些时候,课堂提问设计过多只会让学生疲于应对,表面上看是师生课堂互动丰富,实际上过多的课堂提问使得各数学主题都不够突出,不足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强化数学技能。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失去学习的兴趣。问题在精不在多,一味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数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知识强化作用,但更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耐心。教师要摆脱传统“题海战术”的教学思想,不能简单地以课堂提问的数量反映师生交流情况。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明确认识,以此为参考选择例题,保证每道例题都能够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某一解题技巧或深化学生某一知识理解。教师还可以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继续向学生提问更加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重视学生反馈,确保思维同步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些教师虽然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了很多高质量的数学问题,但在提问时总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经常把问题扔给学生后就把学生晾在一边,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还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总是缺少耐心,往往学生还在思考或刚刚回答时就打断学生,直接为学生分析、讲解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显然违背了提问的初心,学生不但无法在课堂体验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还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麻木,长此以往还会对教师的自问自答形成依赖。高质量的数学问题不一定能够带来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教师在精心准备数学问题的同时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选择最佳的提问方式。这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学会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聆听学生的课堂反馈,判断学生是否在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可以在课上课下直接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提问的难易度、思考时间的看法.通过学生课堂内外的反馈情况把握课堂提问的节奏和分析问题的时机,争取做到与学生思维同步,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点破问题关键,实现“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往往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大门,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把握和认识数学知识。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缺少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只是找好提问时机就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虽然学生同样是在接受问题后进行思考,但思考的积极性要比在问题情境中差得多。而且缺少教学模型和教学情境的支撑,学生也难以认识到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容易陷入一头雾水当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将课堂提问融入教学情境中时,要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有整体把握,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点的角度,使问题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结合教学情境理解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实现主动建构。例如在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室内的黑板、房梁、课桌等物体上存在的直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总结教室内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身临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比于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凭空想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学生解决起来更加轻松,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学会利用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引导学生向教师质疑,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即便有一些对教学内容的疑问或与教师见解不同的地方也不敢提出。长此以往,学生课堂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质疑,勇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四、优化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独创

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所提出的看法、问题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有些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总是会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过低、没有切中教学重难点等原因而不够重视,只是对一些难度层次较高或顺应教学内容的提问进行回答。这样有选择性的回答虽然最大化地利用了课堂时间,但对那些没有被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提问热情会被大大打击,甚至会认为教师对自己存在歧视,逐渐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向教师所提的问题都是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提出来的,或许问题的难度不高,也没有切中教学重点,但却是学生真实知识的体现。教师在面对这些提问时,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赏识,给予学生更多鼓励,维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且学生无论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都是他们自主思考的结果,教师在评价这些课堂提问时不能只考虑实际意义,而是要关注于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和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