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急性胰腺炎的CT检查与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23例急性胰腺炎的CT检查与诊断分析

肖剑

新宁县人民医院湖南新宁县422700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抽选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及彩超检查。将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判定标准,比较CT检查及彩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结果:检出急性胰腺炎20例,检出率为86.96%。彩超检查结果:检出急性胰腺炎14例,检出率为60.87%。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超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x2=4.0588,P<0.05)。结论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检查;诊断

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严重的急腹症,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症状多样、病情复杂等特点[1]。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则患者可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最后死亡。若要降低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则需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尽快确诊。目前,临床中有多种方法诊断急性胰腺炎,包括血常规检查、血尿淀粉酶测定、X线腹部平片、腹部超声检查、CT检查等[2]。在各种诊断方式中,CT检查比较常用。本次研究以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年限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均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6.44±5.28)岁。5例患者既往有胆囊炎,8例患者既往有胆石症,13例患者在就诊前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所有患者均行彩超检查及CT检查。

1.2方法

1.2.1彩超检查

仪器:GELOGIQ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方法:患者在检查前禁食,确保空腹检查。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将探头放在患者的腹部,探查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情况。

1.2.2CT检查

仪器:GELightSpeed16排多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50mA,矩阵512×512,螺距3:1~3.5:1,采集层厚2~4mm,重建层厚5~7mm。检查方法:患者在检查前禁食,确保检查时空腹。检查前30分钟饮水500ml,充盈膀胱。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自肝顶部开始到肾脏下极进行平扫。平扫完成之后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与平扫范围相同,扫描前先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推注速率为3.0ml/s,用量为100ml。碘海醇注射完成后等待25~30s之后行三期扫描:动脉期扫描(25~30s)、静脉期扫描(70~80s)、延迟期扫描(180~300s)。扫描结束之后,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高级职称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查结果

CT检查结果:检出急性胰腺炎20例,检出率为86.96%。彩超检查结果:检出急性胰腺炎14例,检出率为60.87%。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超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x2=4.0588,P<0.05)。

2.2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有15例,占比65.22%。这15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2例患者的腺体体积明显增大,其余3例患者的腺体体积没有明显改变;CT征象:腺体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增强扫描结果显示没有坏死区域。出血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有8例,占比34.78%。这8例患者中,6例患者的胰腺弥漫性增大,2例患者的胰腺尾部增大;CT征象:腺体密度不均匀,部分患者的单侧或双侧胸腔存在液性暗区,经手术治疗之后,液性暗区为出血或炎性积液,而低密度区则是坏死组织。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炎性疾病,发病部位为胰腺。此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酗酒、胆结石、细菌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的症状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3]。目前,临床中有多种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但是不同的诊断方式其诊断准确率各有不同。若要提高诊断准确率,则需找到合适的诊断方法。腹部超声检查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诊断方法,具有无创、使用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4]。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超声检查能够行大范围、多角度扫描,全面显示胰腺及其周围脏器;然而,超声检查容易受到腹腔气体及腹部脂肪的影响,如果患者比较肥胖或者腹腔气体较多,则诊断准确率较低,容易出现误诊、漏诊。CT检查也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具有分辨率高、不受脂肪及肠道气体干扰等优点。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器官,并且还能显示出血、坏死等情况,对急性胰腺炎的分型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研究对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做了探讨,并与彩超检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6.96%,明显高于彩超检查的60.87%。经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部分患者身型肥胖,腹部脂肪较多,干扰了彩超检查结果;部分患者为重症胰腺炎,病理改变比较复杂,CT检查对这类型患者的病理改变诊断效果更好[5]。

综上,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一种可靠的诊断方式加以使用。

参考文献:

[1]刘金林,谢一平,马周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检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2):2222-2224.

[2]孙美君.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与诊断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7):2555-2556.

[3]王国栋,谢海燕,李明鉴.螺旋CT和超声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5):61-62.

[4]郭存银.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6,35(23):180-182.

[5]董志永.急性胰腺炎CT诊断的临床价值和影像学表现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8):3437-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