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临床治疗中心理治疗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精神障碍临床治疗中心理治疗的效果研究

熊庆

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31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临床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间收入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实验要求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筛选,选择出3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社会活动评分和日常交往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不仅应当采用药物,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控,还应当通过心理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精神障碍;临床治疗;心理治疗;治疗方案

精神障碍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甚至还有可能完全丧失自主生活能力不仅会影响患者自身的状况,还会对患者家属乃至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1]。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药物,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控制,还应当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以获得更好的药物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2]。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间收入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间收入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实验要求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筛选,选择出3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性别资料为男10例,女9例,患者的年龄资料为26-65岁,平均年龄为(46.9±6.6)岁;实验组患者的性别资料为男11例,女8例,患者年龄资料为27-63岁,平均年龄为(47.1±7.1)岁;患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嗜睡和恐惧,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状况异常的情况。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口服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每日用药两次,每次用药10mg,在患者治疗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将用药量进行增减。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对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由于患者在患病后,往往会出现情绪异常的情况,所以治疗人员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与患者积极交流沟通,并且实时的对患者的家庭状况和个人信息进行了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判断,以获得第一手患者基础资料。同时治疗人员还应当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来给患者进行沟通,并且在与患者交流时,治疗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合适的交流方案。

而在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的治疗时,医务人员应当充分理解患者发生消极心理的原因,这样能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一方面来说,应当帮助患者耐心且细致的认清患者精神障碍存在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存在问题,鼓励患者培养和应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事物,使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改善。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医务人员可以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健康且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哟,人员可以在患者的允许下,在病房中播放舒缓且优美的音乐,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平复,这样能够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良好的音乐熏陶,不仅能够使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还能够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有积极作用。

1.3评价标准

采用相关临床调查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主要评估患者的社会活动评分和日常交往评分记录,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所有评分结果均采用线性规划的方式转化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对应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结果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评分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社会活动评分和日常交往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

3讨论

精神障碍主要是指患者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认知和情感行为发生异常的疾病,这种状况会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3]。使患者在进行正常生活,也会出现莫名的痛苦感,轻则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中,则对患者的机体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如果患者病症较为严重,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残疾,引起患者死亡[4]。所以在进行治疗时,应当从患者的心理状态入手,通过心理治疗的方案来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控制,才能获得药物治疗应有的效果[5]。

综上所述,在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不仅应当采用药物,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控,还应当通过心理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青川,马显群,高文进,高振河,王会青,柴俊建.心理干预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糖尿病伴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08):773-776.

[2]石少波,管洁.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J].系统医学,2017,2(14):10-12+16.

[3]乔云栓,张士巧,崔卫东,苏秀茹,张瑞梅,高兴,陈英光,李丽.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影响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03):437-439.

[4]乔云栓,张士巧,崔卫东,苏秀茹.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评价[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5):832-835.

[5]谭来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