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刘松

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急诊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PaCO2、PaO2、平均动脉压等临床指标均得到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47例患者经急诊呼吸机治疗,痊愈率为85.11%。结论: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急诊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诊呼吸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较快,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致死率较高。本次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探讨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7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20例,患者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48.4±17.6)岁。

1.2治疗方法

47例患者中,32例患者经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15例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不同的通气模式,具体包括三种模式:压力支持通气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辅助/控制通气合并呼吸末正压通气模式。其中,吸入潮气量设置在5-9ml/kg范围内,吸氧浓度设置在30%-90%范围内,呼吸频率设置为12-24bpm范围内,呼吸比设置在1:1.5-1:2.5范围内,呼气末正压设置在4-12cmH2O范围内,压力支持设置为15cmH2O,医护人员根据血气分析,适当调节各参数。

1.3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记录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PaCO2、PaO2、平均动脉压等指标。

1.4统计学的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正态计数资料→(%)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4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40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但仍处于昏迷状态,家属自愿放弃治疗,5例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经治疗,痊愈率为85.11%。据表1可知,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改善,相较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作的主要原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药物治疗不能得到理性的效果,大量的临床实践结果证实[1],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是改善组织供养状态。急诊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氧疗,帮助患者呼吸,减少呼吸肌疲劳,维持小潮气量肺,对预防肺损伤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治愈率。

呼吸机属于一种肺通气装置,其基本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呼吸机能够发挥人体呼吸肌的作用,为输送气体提供动力;第二,呼吸机能够产生呼吸节律;第三,呼吸机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潮气量,全面满足患者呼吸需求;第四,呼吸机能够代替人工鼻腔功能,对气体具有加温、湿化作用,而且其能够提高氧气浓度,利于氧合改善[2]。

但是在使用呼吸机治疗时,医护人员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通气模式。①患者不能有效排痰:如果患者自主呼吸比较微弱,医护人员需要采用辅助/控制通气并呼吸末正压通气模式,待患者能够自主呼吸后,医护人员需要转为机械辅助通气模式。若患者能够自主呼吸,但是通气量不能满足要求,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医护人员即可转变为机械控制通气模式。②患者具有咳嗽排痰能力:在治疗早期,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支持合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急诊呼吸机治疗。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PaCO2、PaO2、平均动脉压等临床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急诊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促进患者痊愈。本次研究,患者治愈率达到85.11%,与相关文献报道[4]相符,这表明急诊呼吸机治疗效果较佳,能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急诊呼吸机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郝建文.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6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07-1208.

[2]尹俊.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2):100-103.

[3]周先平,徐琛.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联合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循环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7):57-59,64.

[4]张仲林.呼吸机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30(2):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