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初中阶段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

张鸿翎

张鸿翎陕西省绥德中学718000

摘要:很多刚上中学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感到非常困难,因为从小学到中学有一个飞跃,不可能用小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再来学习中学语文。那么如何来学习中学语文呢?笔者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预习阅读方法复习

一、抓好预习关

很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要预习,误认为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有的学生甚至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其实,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不但不会浪费时间,还可以节省时间。上课前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功课先学一遍,能知道下一堂课老师所要讲的内容,其中哪些容易懂,哪些不容易懂,听课时就有了主动权,能够抓住重点和难点,把老师的讲解和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加以对比,这样就能留下较深的印象,容易记得住。预习,也是一种自学,学会自己看书,善于动脑子。习惯养成了,就能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那么,把课文看一遍算不算预习呢?我认为,看一遍课文只是预习的一个步骤,但还不够。怎样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我结合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谈谈几点体会。

1.过字词关。读课文时,要眼、脑、手并用,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句子用笔划出来。书上有注解的,可以对照注解,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解的,要查一查字典,特别不要放过那些似懂非懂的句子。例如“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音”这句话,“似乎”、“确凿”用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如果搞不清楚,你可以在句子下面用直线划出来,再打上问号,以后老师讲解的时候,带着问题听,便会理解得更透彻一些。课文中有些字有时容易读错,比如觅食、竹筛、确凿、秕谷等,这些加点的字,最好事先查字典注上音。

2.要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和识别重要段落。当你阅读课文时,哪些地方你认为写得好,哪些地方你还有疑问,都可以在书的边角上做个记号。比如文章的第二段描写了黄蜂“肥胖”的形状和“伏(在菜花上)”的姿势,叫天子“轻捷”的体态和“窜(向云霄里去)的动作,如果你在预习时认为作者写得具体、真切、生动,就随手做上记号,当老师讲解这一段的时候,就容易心领神会。

3.要归纳中心意思。读了两三遍课文以后,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就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不困难了。这样,等到听课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地随着老师的串讲理清楚老师讲课的思路,体会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从中发现自己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哪些已经解决,哪些还不明白,课上或课下,都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来,求得及时解决。上面说的预习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两句话: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讲。长期坚持预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步骤

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步骤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问题。阅读文章一定要掌握合理的方法和步骤。方法恰当,步骤适宜,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花费较小的力气,取得较大的效果;如果方法不当,步骤失宜,阅读的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阅读文章是一个思想认识过程。对于一篇文章的认识,一般地说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反复领会、逐步深入的过程。那么,按照怎样的步骤阅读一篇文章比较适宜呢?采用“一粗、二细、三精”的阅读步骤,就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这种做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粗读全文,了解大意;细读分段,搞懂词句;精读圈点,领会文义;要点疑问,书头笔记。

1.粗读全文,了解大意。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从头至尾完整地读一遍全文,目的是获得一个粗略的总体印象。对于文章的体裁、作者、内容、写法等,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行;至于那些不认识的字、不懂得的字、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段落等等,可以暂时放一放,先不去管它。获得了一个总体印象,就为下一步领会某一部分、某一细节、某一词句或某一写法在全文中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2.细读分段,搞懂词句。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个是查阅字典、词典等有关工具书,弄懂词句的表面意思;另一个是搞清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为什么叫“细读”呢?因为这一步不是大概地了解文章,而是要逐字逐句地细看,一段段地领会。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阅、思考,尽量把它搞清楚。

3.精读圈点,领会文义。所谓“精读”,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安排、写法等要精心思考、认真分析、反复揣摩,尽力理解词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领会写作的方法及其作用,争取获得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认识。

4.要点疑问,书头笔记。这是采用书头笔记的形式作出的阅读记录,就是在课本上面的“天”、下面的“地”、侧边的“腰”三个空白部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精练的语言作出记录。书头笔记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地选记。像自己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段落提纲、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以及自己搞不懂的地方,均可作出记录;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则可不记。属于某一部分的具体问题,可在细读、精读的过程中边读边记,属于全篇总结性问题,要在精读之后,经过认真思考再作记录。

按照上述步骤认真阅读,一般可以领会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去听老师讲解,或者向别人请教,就会积极主动,目的性强,收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