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郭迎庆

郭迎庆

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336

摘要:随着汽车不断成为当前主要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技术直接决定了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针对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如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等,都有效改善了汽车的性能,同时又对汽车安全技术进行展望,为我国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汽车安全技术;研究现状;展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汽车行业和领域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销售量也在逐年的增加着,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汽车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安全因素,如交通事故等等。近年来交通事故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因车祸造成的伤亡事故和车辆擦碰事故也较为普遍,这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汽车安全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加以重视。

一、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重点就是汽车安全技术,汽车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两大类,被动性和主动性两方面。所谓主动性安全就是在设计现有汽车结构时,能够做到应用先进装置和技术,优化结构,从而能够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性能,这样能够有效预防事故。对于当前而言,汽车安全技术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防抱死制动系统

所谓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就是在传统制动系统基础上加装电子控制技术,车辆在制动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车轮抱死,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在对路面与轮胎的峰值附着性能的有效利用,汽车的抗侧滑性能得到大大提升,制动距离也进一步缩小,制动性能得以提升,汽车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控性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1.2驱动防滑系统

所谓驱动防滑系统,主要是通过利用驱动轮的滑转状态实现对汽车牵引性能的控制,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牵引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样汽车无论是在泥泞路面还是在湿滑路面,都在防止驱动轮打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车辆的加速、起步以及加速转弯,同时实现了滑动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样既保证了安全的行驶稳定性,又保证了牵引力的提升。

1.3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这一系统的主要作用:当汽车四个轮胎在附着地面情况不同时,容易导致地面与车辆之间的不同的附着力,这样很容易导致车辆倾斜、打滑或者侧翻,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能够有效杜绝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在汽车制动的瞬间,这一系统能够高度计算出轮胎与附着之间的附着力数值,若存在不同,会有所调整,达到附着力与制动力之间的匹配,进而实现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平稳。

1.4电控辅助制动系统

驾驶员在制动时会踩踏制动踏板,但是由于情况不同,制动压力会有所不同,传统的制动不会考虑制动压力的影响,电控辅助制动系统会结合制动压力的增长速率对制动行为进行判断。当紧急制动时,能够对制动系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都有效缩短,这样能够有效预防追尾事故,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1.5电子稳定系统

该系统属于一种新型主动安全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多种控制系统,通过对侧向轮胎力和纵向轮胎力的合理分配,在物理极限的范围内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愿得以行驶,可以通过车载传感系统自我识别车辆行驶的运动状态、发动机和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车轮的运动转台等,这样能够对汽车在驱动轮滑转、车轮抱死以及操作稳定性丧失时进行有效判断,这样能够控制驱动条件下的驱动轮稳定性、制动条件下的车轮稳定性和防抱死性能、转动条件下的稳定性等,进而能够为汽车综合最佳的加速性和稳定性、制动性。

二、汽车安全技术的历程和展望

汽车诞生于1886年,刚开始设计时没有配备相关的安全技术和措施,那是人们关注更多得还是钢板的强度、厚度,相关安全技术人员主要对汽车的玻璃进行研究,当汽车发生事故后,玻璃的破碎度和尖锐度对车内人员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同时还研究了车辆撞击以后零部件的脱落减到最小,进而保证其安全性。汽车安全技术随着不断的发展,安全带出现,更是在1959年出现了前座三点式安全带。1953年出现了第一个安全气囊,但并未应用到车辆上,1980年才加以应用;1966年汽车安全技术出现了碰撞缓冲区概念;而后儿童安全座椅等诸多被动安全技术出现并设计。主动安全技术如防抱死制动系统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应用。

在制定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策略来说,需要对汽车安全技术的核心和目的加以明确,实际上就是安全电子技术。相比于国内,国际上在汽车安全技术方面不论是科学研究技术还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都远远优先于国内,这也是为何国内车辆无法超越国外车辆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安全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在安全问题上遭遇一定的困境。因此我国汽车行业要不断发展,就要将眼光放长远,对汽车行业的特点和我国具体国情加以充分考虑,制定科学接力的发展战略,对汽车安全技术加以研究开发,这样能够实现国内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制定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路线时,不论是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都要严格按照汽车产业发展的要求,这样能够实现汽车安全技术的智能化,真正实现人车路一体化。与此同时,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技术和汽车技术,进而实现研发和推进汽车安全技术的目的,实现产业共赢的同时,有效推动了汽车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三、结束语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不论是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都是在综合运用汽车相关电子技术,如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化技术,这些技术在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的综合运用,一方面充分保证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人身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我国汽车安全技术相对滞后,合理使用这些技术并加以推广研发,制定相关发展策略,实现我国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而保证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仇得乐.汽车安全技术的智能化发展[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05)

[2]张鹏飞.当代汽车安全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J].智库时代.2017(05)

[3]刘凯勋.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现状与展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