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在2型糖尿病控制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在2型糖尿病控制中的效果分析

王海林杨秀娟

(甘肃诚信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医务所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在2型糖尿病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采取该社区在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收集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列为分析对象。将其8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40例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为观察组,另外40例实行非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率和血糖控制率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两者的差异具有较高的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有益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对血糖的控制。

【关键词】社区规范化管理;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12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据调查显示[2],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为肥胖者。糖尿病的病因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多饮多食少运动导致肥胖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3]。糖尿病目前无根治办法,但可通过很多方法控制,现列出社区规范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该社区在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收集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列为分析对象。将其80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9.5±8.8)岁,文化程度:小学文化18例,中学文化15例,大学文化7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49.3±8.2)岁,文化程度:小学文化19例,中学文化15例,大学文化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可作对比。

1.2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行非社区规范化管理,所有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并建立好个人档案,将体检信息、个人信息、血糖指标、饮食和运动情况、用药状况等录入档案。不定期对糖尿病患者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内容为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指标、药物治疗、血糖差异、控制方法等知识,患者可向医务人员咨询,但以自学为主。

1.2.2观察组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在非规范管理组的基础上增加以下规范管理程序:①由社区医务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组织患者集体看宣传视频,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②为患者提供《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教材,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率。③在规范化管理活动中,医务人员全程指导,并检查每位患者的血压血糖。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将服药依从性、规律运动情况、饮食情况和对糖尿病认知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组患者的餐前后2个小时的血压血糖、体重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使用χ2和t表示,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管理前后的问卷调查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管理前服药依从性、规律运动情况、饮食情况和对糖尿病认知变化率分别为39.1%、23.9%、26.1%、28.3%和40.0%、24.0%、26.0%、28.0,通过一年的管理,变化率分别为45.7%、30.4%、28.3%、34.8%和84.0%、66.0%、70.0%、72.0%;故对照组在管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规律运动情况、饮食情况和对糖尿病认知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则反之。

2.2观察组和对照组管理前后的临床表现对比

对照组管理前后餐前后2小时的血压血糖、体重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率分别为(8.4±2.0)mmol/L、(11.2±2.1)mmol/L、(24.5±4.0)mmol/L、(8.0±1.0)mmol/L和(8.4±1.2)mmol/L、(10.7±2.5)mmol/L、(24.0±4.1)mmol/L、(8.0±1.2)mmol/L,观察组的变化率分别为(8.5±2.1)mmol/L、(11.1±2.1)mmol/L、(24.2±5.9)mmol/L、(8.1±1.1)mmol/L和(6.9±1.2)mmol/L、(8.4±2.4)mmol/L、(24.0±4.4)mmol/L、(7.3±0.4)mmol/L;故对照组在管理前后的餐前后2小时的血压血糖、体重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则反之。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增多,糖尿病患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型糖尿病实质上是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才要检查餐前后的血糖[4]。目前我国没有根治的方法,但可通过其他治疗来控制,如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类药物,口服降糖药又分为: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磺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齐特)、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苯甲酸衍生物类(那格列奈、瑞格列奈)、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5]。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波动,通过书本、网络、医院咨询、教育讲座这些规范化管理,可有效增强患者和非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有益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对血糖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郭悦悦,梅伟斌,徐宜等.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对患者血糖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5):371-373.

[2]史波英,王兵,吴静雅等.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2):74-76.

[3]曹晓娜,黄亚茹,崔晓丽等.2型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对患者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给变生活方式足部护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2):94-96,112.

[4]侯武姿,杜雪平,钱宁等.城市社区应用《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管理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8):1321-1322.

[5]张燕.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对提高血糖控制率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