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浅析

杨新萍王艳洁

杨新萍王艳洁

(新疆昌吉市建国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法及效果,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方法:选择社区106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增加调查评估和健康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明显,患者对非药物治疗及慢性病的知识了解程度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评估及健康干预,不仅普及了社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知识,还可以加强老年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改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384-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日渐增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国内,慢性病患者占总人口的59.7%,老年患者慢性病占30.20%[1]。本人所在的社区自从开展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干预以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此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106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本社区2016年3月—2017年3月调查统计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53例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为35~75岁,平均(67.4±4.7)岁;研究组53例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为35~76岁,平均(67.5±4.4)岁。全部患者伴随原发性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参考高血压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部患者知情并同意纳入本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症方面有可比性但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施行常规管理方法。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调查评估、健康干预,具体管理方法为:上门入户,为患者建立详细的档案,对患者的各种慢性疾病进行风险评估,施行分组管理,免费体检;根据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规律以及时间,开展定期的健康知识讲座、慢性疾病知识讲座、健康生活方式讲座、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开展定期的义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管理及膳食,将患者的慢性病情况、自我健康管理与检测、随访、体检的结果结合起来做出科学的评估,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及时给予干预;帮助老年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管理思想,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健康干预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知晓率、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血压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血糖达标率、遵医行为良好率、戒烟戒酒率、主动参加运动锻炼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表示,数据比较用χ2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增加调查评估、健康干预后,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3.1慢性病的种类很多,最为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病因复杂,多数与精神因素、生活环境及质量、生活方式等关系密切,其特点表现为潜伏期长、病程长、确诊难度大、治愈难度大等,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2]。

3.2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是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应以预防为主,医护人员应该在积极宣传教育的同时,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适当运动、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心理平衡、选择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等,控制慢性病的相关因素。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更应如此,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监测(血糖、血脂及血压等)显得尤为重要[3]。

3.3本研究表明,在社区居民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中,调查评估及健康干预意义重大,效果显著,可充分利用患者的生活习惯、场所、时间等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为患者的治疗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维红,杨晓玲,刘为萍.老年慢性病调查分析及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华夏医学,2011,24(3):289-292.

[2]吴志军,简伟研.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可获得性及社会决定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1(28):3469-3472.

[3]尹尚菁.北京市崇文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口]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4):43-46.DOI:10.39690.issnA001-568X.2011.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