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砌块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新型砌块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廖廷军

(青岛亿阳置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300)

【摘要】近几年来,国家对新型墙体材料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使得各种轻质砌块得到广泛使用,而大量使用轻质砌块后,由于设计与施工对砌块性能的掌握不够以及生产监管力度不到位,致使建筑物建成后墙体开裂渗漏问题较多。因此,有必要对新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合适的设计和施工方法,避免墙体开裂质量通病的继续扩大,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新型砌块;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068-02

1.引言

新型墙体材料主要有烧结多孔砖、空心砖,粉煤灰烧结砖、多孔砖、蒸压砖,加气砼砌块,轻质墙板,复合墙板等,目前,多采用砌块墙体。砌块墙体与普通粘土砖墙体开裂的现象有相当的一致性,又有其特殊性,由于砌块建筑对影响开裂的因素反映更为敏感,在相同情况下,砌块墙体开裂的程度比粘土砖墙体要严重,裂缝的类型也较为复杂。墙体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美观和使用功能要求;同时也破坏墙体的整体性,降低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因此墙体的裂缝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2.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2.1温差作用影响

顶层墙体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屋面与墙体间存在温差造成的。钢筋混凝土与砌体两种材料的线性变形系数不同,受温差变化影响的外力(温度应力)作用下而导致温度裂缝。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处,屋面温度比墙体温度高得多,导致屋面变形也比墙体变形大;当屋面板变形时,因自重等因素受到墙体的约束,此时,屋面板对墙体因受到约束而产生反作用,致使墙体处于受剪、受拉状态,且剪拉力发生在屋面板与墙体两者间的结合面上,在此剪拉力与屋面荷重的共同作用下,墙体内产生相应主拉应力,砌体本身抗拉、抗剪强度低,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自身的抗剪、抗拉强度时,墙体就会必然产生多种形式的裂缝。尤其是在屋盖与砖砌墙体的连接处易产生相对位移而出现水平裂缝,甚至使墙体的其它部位也开裂。

2.2干缩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墙体材料,其承受外力的能力、吸水率、干缩变形值等性质也不一样,若将它们混合使用一定使墙体在其结合部位产生裂缝。

2.3地基沉降的影响

房屋地基软弱达不到设计要求、地基沉降较大,造成整个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因基础本身的局部强度低而造成整个基础不均匀沉降,最终引起墙体裂缝,多表现在承重墙上。

2.4承载能力不足引起墙体裂缝

无论是受压、受弯、受拉、受剪或局部承压构件均可根据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公式与规定,计算构件的承载力,当外加荷载设计值的内力超过规范规定的承载力时,就可能出现承载力不足引起的墙体裂缝。

2.5材料、施工方面的影响

空心砌块是由混凝土制成的一种薄壁、空心墙体材料,它具有混凝土的脆性属性。因此,用于墙体中就很难避免发生裂缝。空心砌块是由人工砌筑的,由于工人之间素质的差异,即使同一工人砌筑的质量也不稳定,这就造成墙体质量的重要原因。由于空心砌块块体较高和空洞的存在,使竖缝不易饱满,水平缝不便铺砌,这就大大减弱了墙体抗剪抗拉的能力,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湿砌块随意上墙是导致墙面粉刷发生龟裂的主要原因。施工现场对空心砌块的堆放场、遮雨措施等未能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落实。

3.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3.1在设计阶段的防治措施

(1)预防顶层墙体裂缝的关键是减少屋面与墙体间的温差,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对砌块结构的温度变形应力进行验算,如不满足要求,必须在构造上采取措施,如在墙体中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墙梁。

(2)在钢筋混凝土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以改善现浇屋盖钢筋混凝土的热工性能,从根本上使其因温差而引起的变形降到最小;减小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与砖砌墙体的相对位移,减小连接处产生裂纹和裂缝的机会,同时减小钢筋混凝土因变形拉裂墙体其它部位的可能性。

(3)提高顶层砌块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要求均不小于M7.5,并沿外纵墙、内横墙配以Ф4钢筋点焊网片,竖向间距400~600mm,以此增强顶层墙体的抗剪、抗拉能力。

(4)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与墙体连接面设置滑动层(非固定连接),如干铺一油毡纸,温度变化时屋面产生的温度应力就会大大减小,以防止产生温度缝。

(5)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的适当位置设置分格构造,(每个分格面积不宜大于36平方米)减小屋盖钢筋混凝土现浇面积,使整个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的干缩变形总值尽可能达到最小,减小钢筋混凝土屋盖的变形对墙体的影响。

(6)多层房屋顶层或最上两层的端开间受温度影响较大,墙体易产生开裂现象。可在内外纵横墙中的窗台位置下设置水平钢筋,窗洞口两端位置采取加强措施,外廊或楼梯间的横墙门洞处,采取如增设钢筋混凝土墙肢或墙梁等加强措施,从而增强墙体的整体刚度,以减小和避免门窗洞口应力集中而引起的斜八字形等形状的裂纹和裂缝现象的发生。

(7)在地基不均匀的情况下,底层窗台墙体的第2与第4灰缝中各设Ф4钢筋点焊网片与窗台梁连接以控制垂直裂缝的发生。

3.2在施工阶段的防治措施

(1)把好材料质量关,砌块的龄期必须达到28天以上,砌块的规格、强度等级、含水率等应经严格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使用。砌块的运输和堆放要注意防止雨淋,保持堆放场地干净整洁,不积水,运输过程中严禁随意倾卸。

(2)保证墙体材料质量,同时保证砌筑用砂浆强度和饱满度,增加砌体灰缝接触面,才能保证墙体的刚度。若是砌块砌体,砌筑高度一般控制在1.5m内,当大于1.5m时,根据砌块的模数,沿柱(或剪力墙)高度方向约每隔600mm预留2Ф6拉结钢筋,使外墙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之间有良好的拉结,以减小垂直方向的收缩,避免产生水平方向的裂缝。

(3)为了避免砌体干缩变形过大,严格控制日砌高度,外墙日砌高度在2m左右为宜,最后距梁(板)底约30cm高的砌体,隔24小时,待下部砌体变形稳定后,用相同材料的实心辅助砌块砌筑,斜砌挤紧,填实砂浆。

(4)保证顶层或最上两三层的砌体砂浆强度不小于M7.5,增加墙体的抗剪抗拉能力,保证墙体的整体刚度。

(5)外墙内侧设有暗管暗线时,应使用同种材料带纵槽或横槽的异型辅助砌块,施工时要密切和水电施工人员配合,砌墙时确保预留管、线槽位置的正确,禁止在外墙砌好后凿槽、凿孔等。另外外墙砌体不宜吊挂重物,设计上应考虑跳板、阳台等安放空调设备。

(6)可在窗台下砌体中增加配筋,抵抗基础的反作用。

(7)墙体与混凝土构造应采用“马牙槎”连接并加设拉结筋。对砌块墙体,还要在拉结筋部位用实心砖砌筑,同时因空心砌块壁薄,水平灰缝接触面小、故选用能保证设计强度,且塑性好的砂浆砌筑。砌筑时,砌块底面朝上,铺灰饱满,竖向缝应满灌,挤压严密,搭接合理。

(8)严格按照砌筑方法,上下错缝要注意水平方面互相搭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9)外墙粉刷宜待房屋结构封顶15天后进行,以使墙体有一个干缩稳定的过程,避免日后粉刷开裂。

4.总结

新型砌块建筑只要设计周到,施工认真,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其裂缝和渗漏完全可以得到控制与解决。

参考文献

[1]应惠清.土木工程施工[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应枢德.建筑砌体材料与施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