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矿鉴定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岩矿鉴定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浅谈

张东发1田磊2

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00;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矿石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组合在一起的物质。然而化学元素组合方式具有多种,并且受到地质作用的影响,造成所形成的矿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我国疆域辽阔,当前所探查到的矿石种类已然超过了3000种。为此,在地质工作中,有必要注重岩石矿物的鉴定的应用,以此有效探明地质情况。鉴于此,本文对“岩矿鉴定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岩矿鉴定;地质工作;应用浅谈

引言

岩石矿物是一种自然聚合体,其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产物,由于其组合方式的不同及地质作用的复杂多变,所以岩石矿物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种类繁多,当前已知的岩矿种类就多达三千余种。常见的岩矿中,通常都是由多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如含氧矿物、碳酸盐类矿物、硅酸盐类矿物、硫酸盐类矿物及硫化矿物等。通过岩矿鉴定法对矿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地质研究提供各种相关的岩石矿物测试参数。

1岩矿鉴定法概述

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球内部的各类物质相互作用与融合,在长期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下就会形成岩矿矿石。由于岩矿矿石形成的条件不同,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与干扰下,岩矿矿石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岩矿鉴定法指的是对岩石进行打磨,使之以薄片、光片以及探针片的形态呈现出来,并利用偏光显微镜,在晶体光学与矿相学等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从矿物的光性特征方面对矿物进行鉴定。岩矿鉴定法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矿物的类型,且可以清晰的描述矿物间共生、反映与变化的关系,为矿物开采等实际作业提供有力地参考,因此常被用作分析和研究地质的特征。在本文中,笔者即是利用岩矿鉴定法对某地区的岩矿样本进行鉴定,分析得出了该地区岩矿的特性,并知晓了该地区矿石所含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奠定了有力地基础。

2岩矿鉴定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2.1岩矿鉴定在变质岩中的主要鉴定内容及应用

变质岩中薄片主要观察粒度、矿物成分、含量、形态、结构构造、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程度以及变质相。变质岩的结构有变余结构和变晶结构。变余结构是指重结晶不彻底,原岩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部分被保留下来,一般出现于低级变质岩石中,常可直接查明原岩矿物成分及成因类型,研究结构构造对恢复原岩有一定意义,对判断原岩所经历的变质环境、方式及强度、变质岩形成史提供依据。变晶结构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重结晶所形成的结构,一般是全晶质的,同一世代的矿物没有明显的先后结晶顺序,矿物颗粒排列紧密、彼此镶嵌或相互包裹。变晶结构主要有等粒、不等粒变晶结构,全自形、半自形、他形变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齿状粒状变晶结构,角岩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包含、筛状、穿插变晶结构,次变边结构。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变余构造和变成构造。变余构造指变质岩中仍保留的原岩的构造特征。变成构造包括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条带状构造。

2.2岩矿鉴定在岩浆岩中的主要鉴定内容及应用

(1)侵入岩

侵入岩的结晶程度较高,粒度较粗,薄片鉴定主要观察其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结构构造、成分含量、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岩石的次生变化。岩石的分类命名要严格按照QAPF双三角图解进行。侵入岩的特征结构是半自形粒状结构,是由岩浆结晶作用形成,其特点是矿物的自形程度比较高,具有一定的长宽比。侵入岩还有他形粒状结构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文象结构、蠕虫结构、包含结构、反应边结构等,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还有斑杂构造、条带状构造等。

(2)火山岩

火山岩包括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岩石命名要简单明了,体现成分和成因,为地质调查提供岩性岩相划分依据。火山熔岩多数由斑晶和基质组成,少数无斑晶。斑晶矿物结晶早,自形程度好,常见溶蚀现象,有时具反应边和暗化边;基质矿物为地表骤冷形成,结晶程度低,常为隐晶质或玻璃质,玻璃质易发生脱玻化,逐渐转化为结晶物质。薄片鉴定主要观察斑晶基质各自的形态大小、成分含量以及岩石的次生变化。火山熔岩的常见结构为斑状结构,基质结构主要有微晶结构、霏细结构、隐晶结构、球粒结构、球颗结构、微嵌晶状结构、微文象结构、交织结构、玻晶交织结构、粗面结构、间粒结构、间隐结构、玻璃质结构等;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珍珠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石泡构造和球泡构造等。

3当前阶段在开展鉴定岩矿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3.1鉴定岩矿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从事鉴定工作的专业人员。鉴定岩矿工作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专业要求,要求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因此必须配备专业鉴定人员。然而从实际情况来讲,不管是个大院校的专业学生,还是研究所、地质队以及调查队的人员都专业性不够,其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及素质不足以满足地质调查工作需求。(2)野外地质的调查工作和室内的鉴定工作没有结合。在展开鉴定岩矿的工作过程中,室内的鉴定人员并不参与到室内地质调查工作中去,与此同时,室外地质人员也并不参与室内工作中去,仅是借助数据行的鉴定报告对相关岩矿信息进行了解。而在这种情况下,野外调查工作同室内鉴定工作存在着脱节的情况,未能结合研究内容和观察内容。

3.2改进措施

(1)加大专业鉴定岩矿的人员培训力度。地质勘探单位以及地质调查单位需针对从事鉴定工作的鉴定工作者实施相关的培训,让其掌握一定的鉴定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与此同时,建立专业岩矿的鉴定组,定期地组织组内的专业人员展开探讨和交流,共同进步。另外,为了扩充鉴定队伍力量,鉴定部门需配备专业人员。(2)结合野外调查人员以及室内鉴定人员。作为鉴定岩矿工作的工作者要参与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对第一手资料收集,而从事野外工作的地质调查工作者也需参与鉴定工作。同时,野外工作者和室内工作者要强化双方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更助于鉴定人员认识地质现象,解决遇到的问题。(3)积极地引进和采用新技术以及设备。为确保更为高效地开展岩矿鉴定工作,需引进和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发挥出技术的优势,设备的作用,确保岩矿鉴定更为精确。

结语

综上所述,岩矿鉴定是地质工作中的基础,只有准确可靠的岩矿鉴定结果才能使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而由于当前岩矿鉴定工作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实际问题,这就造成岩矿鉴定结果不准确。只有加大对岩矿鉴定机构的管理,加大对岩矿鉴定人才的培养,引进先进鉴定设备,提高整个鉴定工作的质量,才能保证地质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常丽华.透明矿物薄片鉴定手册[M].地质出版社,2006.

[2]张卫华.岩矿鉴定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302-302.

[3]马亚文,许兴臣,孙宁.岩矿鉴定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27):234-234.

[4]吴俊文,高钦.加强岩矿鉴定在地质工作中的作用[J].资源导刊·地球科技版,2013(5):49-50.

[5]谷华娟,李博文.浅谈岩矿鉴定[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

[6]罗华翠,付小方.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岩矿鉴定的有关问题探讨及建议[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29(3):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