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2008年浙江龙泉市疟疾流行与防治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1940-2008年浙江龙泉市疟疾流行与防治效果分析

刘良陆

刘良陆(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中心卫生院浙江龙泉323703)

【中图分类号】R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1-0094-02

【摘要】目的分析龙泉市疟疾流行趋势与防治效果,探讨防制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整理龙泉市疟疾疫情和经济气象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940-2008年累计报告疟疾15309例,年平均发病率106.816/10万,居传染病顺位第2位,死亡26例,年均死亡率为0.181/10万,病死率为0.17%,病例集中在1956年前,占报告疟疾总数的81.38%,1957年后开始普查普治和爱国卫生运动,疫情下降明显。结论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的重视,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为重点,以加强人房按蚊消长监测为主要手段,防止出现二代病例。

【关键词】疟疾流行防制

本文根据浙江省疫情资料汇编和龙泉市疟疾防治以及经济气象等资料,分析龙泉市疟疾流行因素与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1龙泉市疟疾流行情况

1940~2008年,龙泉共报告传染病32种,113629例,其中疟疾15309例,年均发病率为106.816/10万,居传染病排名第2位,发病率最高年份为1954年,1989年后年发病率降至0.774/10万,其中有10个年份没有病例报告。1954年大流行后发病率虽下降明显,但仍有1963年、1965年、1973年的3次较大的流行高峰。

69年共报告疟疾死亡26例,占报告传染病死亡总数的1.86%,居第8位,年均死亡率为0.181/10万,病死率为0.17%,死亡病例发生在1955年前,有10个年份有死亡病例报告,20世纪40年代有6个年份共死亡9例,其中1945年死亡4例,死亡率为3.194/10万,病死率为3.67%,50年代有4个年份共报告死亡17例,其中1953年死亡9例,死亡率为6.46/10万,病死率为0.48%。

2龙泉疟疾流行特点

2.1报告的疟疾虫种以间日疟流行为主,媒介于1981年~1985年按山区、丘陵、平原、城镇四种生境进行蚊相和生态学调查,获得蚊虫6属23种,按蚊获得2种,中华按蚊1种,另1种雷氏按蚊根据四龄幼蚊鉴定,未获成蚊;1989年4月至1990年4月进行人房、牛栏蚊子季节消长调查,获得蚊虫3属6种,按蚊仅有中华按蚊1种,人房与牛栏捕获的中华按蚊分别为49与842只,按蚊活动时间是4月中旬至10月中旬,7月是人房中华按蚊活动高峰,8月是牛栏中华按蚊活动高峰。

2.2季节分布11154例疟疾发生在7~11月,占发病总数的72.86%,9月至10月为疟疾流行高峰月份,各年代流行高峰分布略有变化。

2.3地区分布疟疾遍布全市19个乡镇街道。

2.4疟疾人群分布根据1955年部分疫情旬报资料分析,男女性比1:0.26,16岁以下儿童占28.13%,16~59岁成人占70.40%,60岁以上老人占1.47%;20世纪80年代男女性比为1:0.26,16岁以下儿童占5.23%,16~59岁成人占86.63%,60岁以上老人占8.14%;输入病例占6.40%,当地病例占93.60%。

3疟疾流行动态变化因素讨论

3.1构成1954年大流行和1963年、1965年、1973年的3个较大流行的因素有:一是1954年和1973年两年的高峰是浙江4次大流行的组成部分;二是与龙泉流行当年的降雨量等自然因素有关;三是与流动人口管理质量有关。

3.21956年后疫情下降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与1956年国家农业发展纲要要求在7~12年内消灭血吸虫病及其他几种主要寄生虫规定有关,龙泉开展大规模的抗疟普查普治,同时在重点流行乡村开展休止期、流行季节早期对全体居民采取预防性服药,起到保护易感者作用;二是通过1957年以来的每年1~4次的爱国卫生运动,对于清除蚊虫孳生地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可能与大牲畜存栏量多少有关,大牲畜增加对偏嗜畜血的中华按蚊起到牲畜屏障作用;四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防蚊效果增强。

3.320世纪50~60年代疟疾发病高峰较40年代和70年代滞后1个多月,前者与1989年的人房中华按蚊高密度月份加平均潜伏期的发病流行高峰不甚吻合,出现这种情况与前者有大流行使高峰月份延后或者与前者有恶性疟混合流行有关。

4防制策略

每年要对输入性疟疾病例村镇居民进行血清学的监测。为防患于未然,做到心中有数,除了医疗单位要认真执行“三热”病人血检外,还要开展以按蚊消长为主的蚊情纵向观察监测工作,同时要对基层防保人员进行防疟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要求基层防保人员不但要学习“三热”病人的诊断技术,还要掌握常见蚊种的识别,了解中华按蚊的习性,并要求基层开展人房中华按蚊消长监测。大牲畜存栏量和分布情况也应引起基层注意。

参考文献

[1]耿贯一主编.流行病学[M].第二卷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79-1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疟疾防治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