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方法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方法及意义

郭光宗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内皮细胞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它构成了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理屏障,调节血液和组织之间的分子的交换。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均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内皮源性血管收缩功能增强,活性氧和活性氮的过量生成、炎症和免疫反应的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等,内皮功能变化是冠心病预后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及时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对判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词]血管内皮舒缩功能;冠状动脉造影法;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技术

大量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都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在冠状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阶段,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调节异常,内皮功能的变化是冠心病预后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及时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对判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已成功地运用冠状动脉造影法、血管内超声法、OCT和体积描记法等对血管内皮舒缩功能进行测定,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这些方法均有创伤及价格昂贵,临床中不易开展,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技术做为一种无创性及价格低廉的检查,在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大有用武之地。本文对血管内皮功能其检测方法进行讨论。

1.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

1.1冠状动脉造影法

即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法,测定在冠状动脉内输注内皮依赖性剌激物(如乙酰胆碱)前后冠状动脉内径和血流量的变化。1986年Ludmer等[1]首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内输注乙酰胆碱可引起正常的冠状动脉呈剂量依赖性舒张,而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则出现反常的收缩;但冠状动脉内输注硝酸甘油时,正常的和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冠状动脉均呈舒张反应。乙酰胆碱引起的动脉舒张是内皮依赖性的;而外源性的NO前体物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可直接剌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舒张,因此是非内皮依赖性的。输注乙酰胆碱后粥样硬化的动脉出现反常的收缩,可能由于内皮功能受损,NO释放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失去舒张因子的作用,而对乙酰胆碱产生直接反应所致。冠状动脉内输注血管扩张剂(如腺苷)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在其输注前后测定近端冠状动脉的内径变化也用于评价其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2]。但冠状动脉造影法属有创检查,不宜霞复检查,技术操作要求严格,费用高,一般患者不易接受,在基层医疗结构也难开展,故难以作为CAD的早期筛查.

1.2肱动脉FMD

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flow-mediateddilation,FMD)是目前最常用和有效的检测内皮功能的无创方法。其无创、价廉、易行受到临床的普遍认同,并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检查之一。早在1985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必然舒张在增加血流剪切力时,这种现象叫做血流介导性舒张,成为研究血管内皮功能的一个重要分支[3,4,5]。1992年Celermajer等[6]首先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外周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发现在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儿童和成人中其无粥样病变的外周动脉存在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异常。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肱动脉异常舒张对冠状动脉内皮障碍的阳性预测值为95%;FMD<4.5%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81%、95%;肱动脉FMD>10%时,对心肌缺血的阴性预测值为95%。尸体解剖研究亦证实肱动脉、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三者之间明显相关[7,8]。因此,肱动脉的内皮功能变化可能间接反映了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情况。所以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指出:用超声测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一项“有前途的技术”,对判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FMD检测原理:血管最内侧的血管内皮细胞,制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具有松弛血管、控制炎症,使血液更易到达组织,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这个功能低下,就是动脉硬化的开始。FMD测定步骤和计算公式:1.安静时检测检测上臂血管直径。保持探头与动脉的平行。2.五分钟驱血事先检测血压。以收缩压+50mmhg的压力驱血。探头保持平行。3.袖带开放后的检测与安静时检测的相同点进行检测。驱血放开后约45~60秒后,观察最大扩张,并进行连续检测。

FMD的计算方法:FMD(%)=扩張幅度(最大扩张径-安静時径)/安静時血管径×100

FMD检测的临床意义:1、内皮功能不正常可预警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有明确关系,而且是冠心病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增加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2、在未出现明显症状,或心电图及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无明显诊断依据之前,对长期接触血管内皮损伤危险因子的人群,进行内皮功能检测,早期发现异常,采取对策,可预防及延缓心血官疾病发生发展;3、用来评价治疗效果。正确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为早期诊断和防止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及相应的靶器官病变提供了有效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综上所述,血管内皮对维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能与某些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广泛开展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在广大人群中进行内皮功能检查,筛查冠心病高危人群,并与生化指标及其他检查相结合,对临床诊断和评价疗效有较大价值,对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防止或延缓冠心病及并发症的发生。

[1]LudmerPL,SelwynAP,ShookTL,etal.Paradoxicalvasoconstric-tioninducedbyacetylcholineinatheroscleroticcoronaryarteries[J].NEnglJMed,1986,315:1046-051.

[2]DrexlerH,ZeiherAM,WollschlagerH,etal.Flow-dependentcoronaryarterydilatationinhumans[J].Circulation,1989,80:466-474

[3]SmieskoV,KozíkJ,DolezelSBloodVessels.Roleofendotheliuminthecontrolofarterialdiameterbybloodflow.1985;22(5):247-51.

[4]PohlU,HoltzJ,BusseR,BassengeEHypertension.Crucialroleofendotheliuminthevasodilatorresponsetoincreasedflowinvivo.1986Jan;8(1):37-44

[5]RubanyiGM,RomeroJC,VanhouttePM.Flow-inducedreleaseof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AmJPhysiol.1986Jun;250(6Pt2):H1145-9

[6]CelermajerDS,SorensenKE,GoochVM,etal.Non-invasivede-tectionofendothelialdysfunctioninchildrenandadultsatriskofather-osclerosis[J].Lancet,1992,340:1111-115

[7]SorensenKE,KristensenIB,DavidS,etal.Atherosclerosisinthehumanbranchialartery[J].JAmCollCardiol,1997,29:318-323

[8]AgewallS,DoughtyRN,BaggW,WhalleyGA,BraatvedtG,SharpeN.Comparisonofultrasoundassessmentofflow-mediateddilatationintheradialandbrachialarterywithupperandforearmcuffpositions.ClinPhysiol.2001;2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