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磨汤口服液在腹部外科术后的临床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四磨汤口服液在腹部外科术后的临床应用体会

王志新

王志新(江西省宜黄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宜黄3444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195-01

【摘要】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在腹部外科术后(不包括胃肠手术)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外科收治的95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6h开始口服四磨汤,再隔6小时第2次服药,以后按60ml/日分3次服用,疗程3~5天。对照组用胃复安、维生素B1肌注1天2次,疗程5天,对比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胃肠反应。结果治疗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胃肠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四磨汤具有促进腹部外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作用,术后早期口服四磨汤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四磨汤肠道功能腹部外科术

1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8年12月—2010年8月共行手术95例(不包括胃肠手术),其中男62例,女33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2岁,平均48岁;其中阑尾切除术42例,胆囊切除术31例(lc20例);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4例;脾切除术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40例;两组的年龄、麻醉方法、病种、手术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两组病人按术后常规禁食,给予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且根据病情给予必要的治疗用药(如止血药物、抗菌素及维生素类等)。对照组用胃复安、维生素B1肌注1天2次,疗程5天。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热敷腹部等常规处理,让肠功能自然恢复。治疗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于6h开始口服四磨汤,再隔6小时第2次服药,以后按60ml/日分3次服用,疗程3~5天。两组病人均以肛门排气、排便标志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计算从手术结束至第1次肛门排气的时间和排便时间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3结果

治疗组55例46例术后1天有明显肛门排气,2-3天肛门排便,8例术后2-3天肛门排气,3-5天肛门排便,1例为化脓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出现术后肠梗阻行再次手术,对照组37例中肛门排气均在3-4天左右,排便在4-5天左右,7例术后2周出现炎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治疗后治愈。两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组对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4讨论

腹部手术中,因麻醉及腹膜炎术后腹腔内少量积血积液及炎症、手术本身的创伤等原因,引起反应性的胃肠蠕动抑制、胃肠功能紊乱,一般腹部手术后大约在48h以后才逐步开始恢复胃肠蠕动功能,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在外科临床中十分常见,不利于手术后机体的恢复。另外腹部外科术后腹膜粘连发生率较高,而粘连的形成多在术后1~5天之内,因此早期促进肠蠕动,可明显减少粘连的发生,而肌注胃复安、维生素B1,只促进胃的蠕动。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易致切口疼痛不适难以真正坚持,特别是老年病人,早期不愿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肠蠕动更差。术后不规则性肠蠕动早期即给予中药四磨汤内服,对促进胃肠生理功能恢复,促进肠蠕动,使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早,减少腹胀、腹痛、呕吐等并发症有显著作用。根据临床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特别是可明显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因此,四磨汤口服液在腹部外科术后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