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traq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Airtraq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钟廷惠刘小平刘宗英

钟廷惠刘小平刘宗英(泸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观察Airtraq喉镜应用于困难气管内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术前评估预测为困难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置入Airtraq喉镜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后,Airtraq喉镜置入后,满意显露声门时,插管即刻,插管后3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Airtraq喉镜下声门分级情况;记录插管次数、时间、成功率以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Airtraq喉镜下34例患者声门显露分级均为Ⅰ~Ⅱ极;所有患者均插管成功,其中27例1次插管成功,7例经调整喉镜2~3次后插管成功,插管耗时1~2min;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随访无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Airtraq喉镜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工具,具有简捷、安全、高效的特点。

【关键词】Airtraq喉镜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直接喉镜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074-02

困难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工作中常遇到的十分棘手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可能导致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Airtraq喉镜是西班牙Meditec公司近年推出的一种新型插管工具,它具有可视、快捷、简单易学、损伤小等特点,目前已在临床麻醉及急救医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在困难气管插管中应用报道不多。2011年11月~2012年3月,我们应用Airtraq喉镜处理困难气管插管34例,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26~68岁,体重56~92㎏。术前气道评估,所有患者至少具有一项困难气管插管标准[1]:甲颏距离﹤6㎝;张口度﹤3㎝;颈部活动受限;咬唇试验三级;改良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Cormack-Lehane评分Ⅲ~Ⅳ级。但面罩通气困难者排除在外。

1.2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长托宁0.5㎎。常规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吸氧,取稳定5min后的数值作为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备成人小号Airtraq喉镜,适当润滑喉镜片及导管引导槽,将内径7.0~7.5㎜气管导管充分润滑后卡在导管引导槽内,气管导管的前端应与引导槽的前端平齐。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芬太尼3ug/㎏、丙泊酚1.5㎎/㎏、维库溴铵0.1㎎/㎏。面罩辅助通气3min后实施气管插管,患者保持正中自然位,操作者将Airtraq喉镜沿病人舌中线置入并缓慢推进,在喉镜与水平面成45°角时,通过喉镜取景器观察病人口腔并分辨气道结构,当看到会厌时,用镜片轻柔挑起会厌,待声门暴露良好并确定其位于视野中心后,将导管沿引导槽向下推进,直到看见气管套囊穿过声门进入合适深度后,将导管接呼吸环路确定插管成功后,用剥去法将导管从引导槽内退出,固定导管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吸入七氟烷,持续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0~40mmHg。整个插管操作由熟练使用Airtraq喉镜的麻醉医师完成。

1.3观察指标

①插管次数、时间及成功率;②记录Airtraq喉镜下声门分级,采用Cormark-Lehane评分法[2](Ⅰ级:可见全声门,Ⅱ级:可见后半部分声门,Ⅲ级:仅见会厌,Ⅳ级:声门及会厌均不可见)。③记录麻醉诱导前(T0)、后(T1),置入Airtraq后(T2),满意显露声门时(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3min(T5)的SBP、DBP、HR、SPO2;④观察喉镜退出后是否带有血迹,术后随访患者有无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气管插管,插管耗时1~2min,其中27(79.4%)例1次插管成功,7(20.6%)例经2~3次后退喉镜或调整喉镜位置后成功插管;Airtraq喉镜下声门分级情况:Ⅰ级28例(82.35%),Ⅱ级6例(17.65%);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见表1。T4的SBP、DBP、HR均较T1明显升高,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过程中所有患者SPO2均保持在98%以上;Airtraq喉镜退出时均无血迹,术后随访均无插管相关并发症。

表1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x±s)

注:与T0比较,①P﹤0.05;与T1比较,②p﹤0.05

3讨论

困难气管内插管包括困难喉镜显露和困难气管插管,是指用常规喉镜3次以上的试插或是插管时间超过10min,属于困难气道中的非急症气道[3]。临床麻醉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若处理不当常导致严重的直接后果或并发症。麻醉诱导期间因困难插管造成的低氧血症是引起麻醉意外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与麻醉相关的死亡中约30%是由于困难气管插管所致[4]。有文献报道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为2%~3%[5]。因此术前评估困难气管插管十分重要,人们亦试图采用各种检查方法对困难气管内插管的患者进行严密的术前评估,但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预测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气道[1]。临床上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方法较多:有清醒插管法、盲探插管、探条或光索引导插管、纤支镜辅助插管、喉罩通气以及各种可视喉镜改善显露等。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因其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目前被国际公认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最有效方法[6],但需要特殊设备,技术难度高,不便于急诊插管使用。Ezri[7]等对美国麻醉医师问卷调查显示,超过40%的被访者称不能熟练使用纤支镜。Airtraq喉镜是由西班牙的Dr.Pedro博士发明的一种新型可视插管喉镜,它有符合解剖学设计的90°弯曲镜片,插管时不需要口、咽和喉三轴线重合就可以显露声门。并由喉镜内置的光学影像传导装置将放大的图像传至取景器,在取景器直视下完成插管。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插管技巧,它还具有完备的防雾系统,在各种情况下均能保证视野清晰。由于其操作简单、并可提供良好的视野暴露,近年来在欧州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急救复苏中,但国内外对其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就该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本观察中,我们选用成人小号Airtraq喉镜,其引导槽可通过内径为6.0~7.5mm的气管导管,我们发现与常规直接喉镜相比,Airtraq喉镜对张口度、头部位置摆放要求较低,只要患者张口度﹥16mm,就能顺利置入喉镜,且在取景器直视下依口咽解剖层层递进的方法置入,很容易显露声门及周围结构,一般患者无需头部后仰,且不受颈部活动度、喉头高低、牙齿等情况的影响,即使是C/L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也无需实施喉外部压迫操作,Airtraq喉镜也可提供放大、清晰的声门及附近结构。本组34例术前预测困难插管的患者在Airtraq喉镜下声门暴露均可达Ⅰ~Ⅱ级,证实其能提供良好的喉显露视野。这与赵晓虹等[8]报道的GlideScope?视频喉镜可明显改善显露喉部结构结果相似。在声门暴露良好的情况下,所有患者均能成功完成插管,插管耗时1~2min,其中27例患者在取景器直视下能1次将气管导管从引导槽顺利送入气管,而7例患者则需经调整喉镜2~3次后才能将导管送入气管,我们分析认为导致气管导管推进困难可能的原因除导管润滑不够、大小不合适、套囊内气体残留外,最多见的是:声门不在视野中间和喉镜片置入过深。对于前者,我们轻柔地转动Airtraq喉镜以使声门位于视野中心即可顺利完成插管;对于后者,我们将喉镜后退少许以使其不离声门太近,就可有更大的空间以使气管导管向正中线调整,并利用导管的弯曲度以使其顶端向前推进完成插管。在观察中我们还发现:Airtraq喉镜用于困难插管由于其很容易提供良好的声门显露,整个插管过程在直视下完成,能减轻窥喉时喉镜片对会厌、舌根和咽喉部的刺激,且避免了以往困难插管时各种盲探插管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损伤或反复更换插管器械造成的潜在影响,从而使插管操作更加快捷、安全、确切,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本组34例患者除诱导后的血压和心率明显低于诱导前,插管过程其余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且插管时、术后也无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

当然Airtraq喉镜也存在缺点:属于一次性窥喉镜,价格较贵,普及较难;不能在插管同时行有效吸引,当咽喉部分泌物过多时,可能会影响直视下显露声门,这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Airtraq喉镜应用于困难插管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成功率高的方法。可作为各级医院麻醉科困难气道设备车中的一种有效装备,是处理困难气道的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1]邓小倩,朱涛,魏新川.困难气道及其预测[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6,27(6):351~353.

[2]KohLK,KongCE,Ip-YamPC.ThemodifiedCormack-lehanescorefortheGradingofdirectlaryngoscopy:evaluationintheAsianpopulation.AnesthIntensiveCare,2002,30(1):48~51.

[3]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困难气道管理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3):200~203.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8~929.

[5]潘云萍.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9﹚:567~568.

[6]曾因明,邓小明.麻醉学新进展[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1~272.

[7]EzriT,SzumkP,WartersRD,etal.DifficultairwaymanagementpracticepatternsamonganesthesiologistspracticingintheUnitedStates:Havewemadeanyprogress[J].JClinAnesth,2003,15(6):418~422.

[8]赵晓虹,李金宝,王晓琳,等.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条件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0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