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化妆浅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儿童剧化妆浅见

李晔

(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舞台化妆是戏剧艺术中技术性最强的一部分,是人物外部形象创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演员塑造人物的重要一环。化妆同样要根据剧本提供的人物形象以及导演对剧本艺术处理的整体构思,进入化妆的纸面构思程序,而后依据化妆设计的图纸方案,在具体的演员身上进行实施和体现,也就是说化妆人员在演员脸上“画画”。因此化妆要掌握纸面绘画设计和在活人脸上立体造型的技能手段两大方面的基本功。

儿童剧的化妆与其他舞美部门的创作一样,必须首先要了解把握体载感,也就是剧种及体裁的特点:话剧的正剧区别于儿童剧的正剧、歌舞剧的喜剧也区别于儿童剧的喜剧。再就是样式感,也就是不同演出形式的不同的舞美样式,话剧正剧的舞美样式是区别于儿童剧正剧的舞美样式,同样儿童剧的生活喜剧舞美样式也是区别于儿童剧的神话剧、寓言剧的舞美样式的。而这一体裁感和样式感就决定了舞台化妆的人物面部及头型的样式,尤其儿童剧动物拟人化的造型就更具特点的,如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拟人化的造型难度就离不开剧本,体裁如舞美样式的谐调统一,突正严谨的风格手法的一致性。

都知道舞台化妆不同于生活妆,那是因为他们是在舞台上表演,也是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一。剧场千个座位,千个视点,他们有的在前排,有的在后排,又有靠左侧的也有靠右侧的,而化妆要照顾到观众尽量清楚地看清人物面孔,这就是化妆的远效果观念,它不是生活妆面对面,也不是影视妆的写实的大特写。同时化妆还要考虑到灯光。舞台是无限的,灯光则是无情的,它会毫不留情地把化妆的虚假和夸张暴露无遗。因此舞台化妆必须了解舞台灯光的明度,灯位的距离、舞台灯光在光色以及光源(明灯、火等光源)。灯光色彩会给化妆带来生命,同样也会由于化妆不考虑灯光,灯光设计不了解化妆,便会产生歪曲形象的效果。如:光亮则底色加重,加深,线条要淡,光弱则底色要浅,线条要重等等,总之,化妆除首先要掌握体裁和样式感外还要掌握剧场灯光特点。

只有掌握上述戏剧艺术共通的基本常识之后,才能涉及到化妆专业知识,尤其儿童剧化妆的特点。化妆创作中的造型基础是五官中的眉毛形状。眉毛的可塑性大,表现力强,它是人物传达感情和交流思想的特殊工具,比如:“清眉秀眼”、“浓眉大眼”、“柳眉杏眼”、“剑眉凤眼”等表现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如“喜上眉梢”、“扬眉吐气”、“愁眉苦脸”、“横眉竖眼”、“挤眉弄眼”、“拧眉斜眼”等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等等,都说明在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不同的眉型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及人物精神面貌,“清眉”表现英俊、“浓眉”表现粗旷、“剑眉”表现刚毅、“柳眉”表现温柔等等。化妆造型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发式,在生活中青年女子美容、美发有“爆炸式”,“波浪式”、“披肩式”、“短发”、“男孩式”以及长辫、短辫、儿童“钻天式”、“刘海式”、“一撮毛”等等表现了生活中这些青少年的爱好及性格。但这还不够,因为儿童剧涉及的不仅是现代,还有古代,还有外国人及少数民族的各种各样的发式,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

如:儿童剧《神笔马良》,这是一部神话剧。马良是古代儿童,我们知道古代男子(包括青少年)都留有长发,为生活劳动的方便,把头发在头顶盘成一发髻,然后用方巾包裹,用绳带固定。上层人物在发髻上扣一乌纱冠。用横簪插住。马良是一个聪明的少年,也需在发髻上罩一方巾,表现古代的少年的头饰特点;《少年周恩来》中的周恩来则梳着长辫子,而《少年列宁》中的列宁则是头戴金黄色发套,表示他是一个俄国人;《秘密在脚下》的俄罗斯姑娘尤利娅则戴上俄国少女的金黄色发套表示国籍。

儿童剧化妆中区别于其他剧种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儿童剧演员表演十几岁甚至更小的少年儿童时,常常需要二十几岁的演员去扮演。这就给化妆人员带来另一个需要掌握的化妆技巧,那就是使演员年轻化,这比年轻化老还要多出许多化妆技巧,如制发套、贴纱、头发粘贴、勾眉画眼、塑形整容、拉皮去皱等等,每演一场要化妆一次也就是创造一次,它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时间艺术,和布景设计制作一次完成,每场演出仅仅是换景而已的,空间艺术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