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

吕健

吕健(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201138)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离开急诊行检查与住院时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年07月-2012年05月期间急诊科采用LTV?1000系列呼吸机转运危重患者121例,进行护理经验总结。结果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维持有效通气起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便携式院内转运护理

急诊科危重患者常因诊治的需要进行院内转院,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如何做到院内安全转运是关系到患者安危的大事[1]。现将我院急诊科2009年07月-2012年05月期间采用LTV?1000系列呼吸机安全转运危重患者121例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1例患者,男68例,女53例,年龄21—84岁,平均岁。脑血管意外患者31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24例,呼吸衰歇患者22例,心衰患者14例,重症哮喘30例,其中气管插管患者78例,无创面罩辅助通气43例。CT检查49例,收住入院72例。

2转运前准备

2.1物品准备:检查便携式呼吸机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根据病人病情,携带简易呼吸气囊、急救箱、心电监护仪、和医生沟通准备可能需要使用的药品和物品。出发之前需要仔细检查所带物品,不得有任何遗漏。

2.2人员准备:转运的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便携式呼吸机的操作及各项急救技术,对途中可能发生地病情变化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2]。

2.3患者和家属的准备: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对昏迷患者的家属做好解释,如何配合及途中的注意事项。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有利于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者关系,减少纠纷发生[3]。做好气管插管患者气管导管固定,防止管道滑出,无创通气患者需要确认面罩的吻合情况,避免漏气现象的出现,转运前需要清除呼吸道内痰液,观察各项监测指标平稳,静脉留置管道固定妥当,床栏固定,烦躁患者约束带固定,心电监护仪放置于患者平肩部位。

2.4和有关部门的沟通电话通知相关接受科室,做好接收的准备,告知患者到达后需要准备的仪器物品,呼吸机的模式和相关参数,并电话通知电梯,尽最大可能缩短途中转运时间。

3转运操作

3.1参数调节将便携式10L氧气筒放置多功能抢救床下,将便携式呼吸机和氧气瓶连接,按现使用呼吸机参数调节便携式呼吸机参数,连接模拟肺工作2分钟

3.2连接管道断开患者现有呼吸机管道,与便携式呼吸机相接后观察2分钟,各项检测指标平稳后准备整床转运,呼吸机管道连接时注意紧密性,确保接口接牢,确保供氧。

3.3护送途中人员的位置一名护士站在病人头侧,负责便携式呼吸机和氧气筒,观察呼吸机报警及时处理;一名护士与医生站在患者肩侧,注意观察心电监护仪和病人病情变化及各种管道的情况的处理;一名护工站在床尾,负责多功能床。

3.4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监测指标数值、意识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以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6]

4转运后交接

到达相关科室后,与相关科室护士一起安置病人,并做好呼吸管道的断开连接,参数的调节;生命体征的交接,管道情况的交接及用药情况及途中病情变化的交接,待接收科室的护士确认交接内容无误后,填写交接单,一式两份,急诊科与相关科室各一份。[4][5]

5终末处理

便携式呼吸器使用后,将其各配件依顺序拆开,各配件用清水先冲洗,置人10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中浸泡消毒,再清洗晾干,送供应室环氧乙烷灭菌消毒,主机外壳应用无绒抹布擦拭干净即可。消毒后充电备用。

结论

我院使用的美国LTV?1000系列呼吸机,可提供控制参数、辅助/控制参数、同步间歇控制呼吸(SIMV)、持续气道正压(CPAP)、窒息备用通气、无创正压通气(NPPV)共6种通气模式,可通过控制面板轻松完成模式的转换;采用AC电源、内部电池、直流电三种供电方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6.6KG)、蓄电能力强大(大于45分钟)、报警参数全面、监测指标丰富等优势,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能够充分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保障了病人安全,而且为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因此做好急救转运过程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患者通气及观察和护理工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廖秀梅.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10-211.

[2]苏丽.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08,5(7):103—104.

[3]方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9):31—32.

[4]陈宏勋,姚韵.2007年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国家患者安全目标rJ].上海护理,2007,7(5):80.

[5]许乐芬,张丽,刘岱,等.介绍一种急诊患者护理记录交接单r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ll2.

[6]刘瑛.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9A):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