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姜华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第四中学266600

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可见,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数学情境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如学习《乘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皇帝的女儿不幸落水,被一个农夫救上来。皇帝问农夫想要什么以报答他的救女之恩。农夫指着旁边的一个国际象棋棋盘,对皇帝说:您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大米,在第二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粒,以此类推,每一格子里的大米粒数都是前一格的两倍。就这样把这64个格子都放好了,我就要这么多大米粒。皇帝听后,觉得农夫的要求很容易满足,就笑着满口答应下来。但是一个聪明的大臣告诉皇帝,把全国生产的大米都拿来,也填不完这64格……故事讲完了,学生都产生了疑惑的眼光,兴趣很高。接着老师问:“谁能说出大臣说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面面相视,回答不出,这时教师顺势利导,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乘方就能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等学完新课后,师生回过头来思考开始的问题,这样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意识。

二、问题情境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注意,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知识。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线段大小的比较”一课中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这些红线有什么作用呢?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得知是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由此引入线段大小比较的学习,学生会倍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会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数学情境障碍化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障碍性,使学生从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问题情境不易过于宽泛,使学生无所适从;也不可过于简单,失去思考价值。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状态。不应是伸手就摘桃,也不宜是再跳也摘不到桃,而是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得到的启示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的影响,学生一开始可能也用这种方法,发现很难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如何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四、数学问题目的化

为有效地避免学生知识缺陷的积累,教师每节课都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了如指掌,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从而设计一个能诊断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的问题情境。

如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时候,为了了解学生对等式基本性质内涵掌握的情况,我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可以让3=5!请看等式3x=5x,利用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x,得3=5。”如果学生已经掌握好等式的性质,感悟利用等式的性质时,一定要注意都除以的数一定是非零这个条件,他们就会说不知x是否为0,不能直接除以x。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能较好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有让学生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究进程的成功与失败,品尝探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养成思考问题一定要全面的良好思维习惯。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数学“问题解决”的载体。要使数学课堂动感与鲜活,教师必须创设情境。但是创设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