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8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研究

李振军肖成玲尹栩芳

李振军肖成玲尹栩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特需医疗科215021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急性呼吸衰竭36例,慢性呼吸衰竭44例,根据动脉气血分析,Ⅰ型呼吸衰竭32例、Ⅱ型呼吸衰竭48例;经诊治,总有效率为97.50%(78/80),其余2例死亡。结论:呼吸衰竭诊断的依据为疾病临床表现、动脉气血分析、呼吸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疾病类型与成因等,采取个性化治疗手段,疗效显著。

【关键词】呼吸衰竭;诊断;治疗

呼吸衰竭是指肺部正常气体交换受各种急慢性致病因素影响,通气、换气受阻,机体氧供不足,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未能及时排出,随之出现了低氧或高碳酸血症,进而造成了酸碱平衡和代谢平衡紊乱。呼吸衰竭的病因为影响肺通气或换气的疾病,如:阻塞性肺疾病,呼吸中枢、呼吸机麻痹,胸廓胸膜疾病等[1]。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为通气量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肺内分流增加即呼吸肌疲劳等,此疾病直接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临床诊治的疗效,本文探讨了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要点,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及病因,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疗效显著,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26例,最小25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1.3±3.7)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表现,如:呼吸运动改变、皮肤黏膜发绀、二氧化碳升高至血压上升、脉搏加快、氧分压下降等血液循环系统改变,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根据呼吸衰竭进展的缓急,划分为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本组急性呼衰36例,致病原因,6例严重肺部感染、5例胸部外伤严重累及呼吸肌或肺组织、10例尿毒症或肺癌胸膜腔积液短期内大量增多、5例自发性气胸、3例心源性肺水肿、2例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累及呼吸中枢、5例为其他病因;慢性呼衰44例,致病原因,31例COPD、5例间质性肺疾病、2例石棉肺或硅肺、6例为其他疾病。

本组呼吸衰竭患者,其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行动脉气血分析、肺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第一项检查结果为:Ⅰ型呼吸衰竭38例、Ⅱ型呼吸衰竭42例,前者的PaO2<60mmHg,不伴有PaCO2升高,后者的PaO2<60mmHg,且PaCO2>50mmHg。Ⅱ型呼吸衰竭中30例为代偿性呼衰,PaCO2>50mmHg,且pH值正常,在7.35~7.45之间;12例为失代偿性呼衰,PaCO2>50mmHg,且pH值<7.35。第二项检查结果反应了通气或换气功能,第三项检查主要为胸部X线反应了COPD、肺间质纤维化及硅肺等疾病。

1.2.2治疗方法

本组80例患者,面罩给氧41(建议改为46)例、鼻导管吸氧18例、机械通气辅助呼吸21(建议改为16)例,急性呼衰中感染患者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抽吸胸腔积液或闭式引流吸取积液和气胸;外伤肺挫裂者行手术治疗;在处理原发病的同时,改善通气换气功能。慢性呼衰在给氧的同时,行综合治疗,主要的措施有基础疾病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防治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各种症状、营养支持等。

(1)基础疾病治疗,呼吸衰竭治疗的根本为病因治疗,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掌握病情轻重情况,改善氧气摄取与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展开原发病治疗。在治疗前,应观察呼吸系统有无紧急处理急症,如:大量胸水、张力气胸、大片肺不张、大量痰堵等,对于早期或轻症病例,可此采取一般内科疗法,对于晚期或危重症病例,需结合病情,行机械通气治疗,必要时可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2]。

(2)呼吸道通畅,呼吸衰竭发病时要保持患者提高通畅,大多数患者存在气道分泌物引流不畅的问题,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排痰,有效咳嗽,必要时可使用多孔导管,通过口腔、鼻腔及咽喉将器官内的分泌物、胃内的反流物等吸出,定期辅助患者翻身、叩背等。如果患者的痰液粘稠难以排出,可利用氧启动喷雾或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气道,也可利用痰液稀释剂,扩张支气管,以便于有效排痰;如果患者已经建立人工气道,要定时向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加强湿化效果;如果患者出现痉挛,要给予解痉平喘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可采取气管切开的措施。

(3)纠正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缺氧,抑制了细胞能量代谢,而无氧代谢会导致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积极治疗酸碱失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具体措施为治疗肺部感染、保证气道通畅、合理氧疗,同时要注重预防碱中毒。

(4)合理氧疗,氧气治疗是利用氧气吸入纠正缺氧的一种临床疗法,简称氧疗。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措施便是合理氧疗,它不仅可以纠正低氧血症,还可以降低呼吸机心脏负荷,在临床治疗时,判断患者是否缺氧的依据为动脉血气检查,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而言,氧疗的适应证为PaO2<60mmHg,此时PaO2低于正常值,应给予氧疗,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严格要求,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把握,氧疗最为简便的方法为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1~3L/min,如果条件许可可使用面罩吸氧,氧疗的目标为使呼衰患者的PaO2>60mmHg。对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应给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以便于缓解缺氧状况,同时根据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适当调整患者吸入氧浓度;对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防止患者因吸氧后PaO2升高抑制呼吸中枢驱动问题的出现[3]。

(5)抗感染,呼吸衰竭患者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肺部感染,它直接影响着呼吸衰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控制感染,防止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如果患者合并较为严重的感染,应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抢救,同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谨慎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毒素,同时要关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6)营养支持,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机体处于负代谢,主要是由于能量代谢增高、蛋白分解加速、摄入不足造成的,而长时间的营养不良,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呼吸肌疲劳、引发呼吸泵功能衰竭,进而制约患者的救治与康复。因此,慢性呼衰患者救治过程中应注重营养支持,抢救过程中应给予鼻饲高蛋白、低糖类与高脂肪食物,同时要给予适量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通常情况下,呼衰患者胃肠营养支持时,应注意调整胃肠道功能,预防胃-食管反流[4]。

1.3疗效判定

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及肺部疾病明显好转,血气分析及血液检查均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肺部疾病减轻,血气分析及血液检查指标均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肺部疾病、血气分析及血液检查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本组80例患者,经诊治,总有效率为97.50%(78/80),其中显效51例、有效27例、无效2例,其中1例为严重胸部外伤、肺挫裂伤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为尿毒症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急性呼衰及病情加重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长期家庭氧疗或使用支气管扩张药。

3讨论

3.1诊断

本组80例患者,均行动脉气血分析、肺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通过动脉气血分析,其结果为Ⅰ型呼吸衰竭32(建议22)例、Ⅱ型呼吸衰竭48(建议改为58)例,不仅明确了呼吸衰竭的类型,还判断了其严重程度,掌握了机体酸碱平衡情况,在此基础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此项检查的优点为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它作为呼吸功能受损患者的常规检查,具有积极的意义[5]。通过肺功能检查,其检查结果反应了通气或换气功能,具体的肺通气指标有FEV1/FVC、肺活量、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及残气量等,其中评价气流受限敏感指标为FEV1/FVC,此项检查的缺点为对于疾病严重或谵妄昏迷者具有局限性。通过影像学检查,特别是X线检查,反应了COPD、气胸、重度感染、肺间质纤维化及硅肺等疾病,因此,X线检查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支气管镜、胸腔镜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为呼吸衰竭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6]。

3.2治疗

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的内容主要有原发病治疗、呼吸支持及其他器官监测等,对于不同类型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其治疗方法有所不同。临床治疗的基础为保持气道通畅,具体措施为氧疗、机械通气、使用呼吸兴奋剂等,打开气道、清除气道分泌物,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插管,重建呼吸道。

氧疗过程中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鼻导管给氧,另一种为面罩给氧。第一种方法的优点为简便易行,对患者的进食、说话与咳痰等均未影响,适用于持续给氧,其缺点为吸氧浓度不恒定,易刺激鼻腔局部黏膜。如果鼻导管吸氧流量>5L/min时,应改用面罩吸氧;如果患者为中度缺氧,可使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应控制在1L/min左右,吸入氧浓度应控制在30%左右;如果患者为重度缺氧,应使用开式口罩给氧,氧流量应控制在4L/min左右,吸入氧浓度应控制在60%左右。第二种方法的优点为氧浓度可调节,并且吸氧浓度恒定,其缺点为影响进食、咳痰,氧浓度的预计缺少准确性,面罩长时间佩戴易引起患者不适[7]。

机械通气治疗是指利用人工装置的机械利用产生或增强患者的呼吸动力和呼吸功能,它是治疗急性呼衰与慢性呼衰急性加重的有效手段,同时对有慢性呼衰患者而言,使用机械通气,可以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减少了对其他脏器的损害。在临床抢救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等,选择适合的机械通气策略及技术,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效防治各种并发症,进而提高了呼吸衰竭抢救的成功率[8]。

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适应证为呼吸中枢受抑制的Ⅰ型呼衰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但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明确其禁忌症,即:呼吸肌疾病与Ⅱ型呼吸衰竭者禁止使用;在使用机械通气时,要注意通气的改善与疲劳呼吸机的休息,同时要格外关注过度通气与通气不足等并发症的出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把握通气指标[9]。

本组80例患者,经诊治,总有效率为97.50%(78/80),其中显效51例、有效27例、无效2例,其中1例为严重胸部外伤、肺挫裂伤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为尿毒症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急性呼衰及病情加重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长期家庭氧疗或使用支气管扩张药。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属于临床危重症,具有常见性,为了降低致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要把握诊治要点,利用现有的诊断方法,如: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判断呼吸衰竭的病因、类型及严重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疗,保证各项治疗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与高效性,进而呼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顾艺难,秦少云.16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3,08:18-20.

[2]蒙忠学.探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06:115.

[3]王攻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探讨4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4,03:23+25.

[4]岳梅枝.老年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治探讨[J].中外医疗,2014,20:100-101.

[5]薛东鹰.8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01:124-125.

[6]马建忠,汪建英,高天巍,等.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53例诊治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05:571-573.

[7]谢春玲.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3:1295-1296.

[8]张卫东.脑干梗死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诊治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14,08:109-110.

[9]古力米热.依明,努尔阿米娜?米吉提.6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疗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26:136-138.

项目基金:苏州市科技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SYSD2013059